|
|
|
舉水鄉位于縣城東南部,距縣城57公里,東部與嶺頭鄉接壤,南與龍溪鄉毗鄰,西南部是福建省政和縣嶺腰鄉,西連安南鄉,北靠五大堡鄉。全鄉轄行政村16個,至2006年底全鄉總人口6010人,其中:龍井面村為畬族村,人口31人。鄉人民政府駐地月山村,全鄉平均海拔820米,全鄉轄區面積79.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28公頃,山地面積8400公頃。
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面以銀屏山為主峰成為可俯瞰全鄉的至高點,往北連綿幾千公頃山林,成為與外界的一道天然屏障。境內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溫暖濕潤,年均氣溫13.4度。
舉水鄉月山村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村,自古系閩浙通衢,有古道和閩省的壽寧、福安、政和及本省的泰順、平陽、文成等縣相通。明、清時期一度人口繁衍,經濟發達,商店林立,一片繁榮。明、清時期這里建立了“一都上管”。清末至民國初期,被稱為“逢源鎮”和舉水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設舉水鄉,1958年改為舉水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舉水鄉,1992年5月全省實行“撤區、擴鎮、并鄉”保留鄉級建制,仍稱舉水鄉,保留原行政區域,F舉水鄉內有一大批文物古跡,其中位于本鄉月山村的、迄今為止發現有確切紀年時代最早的木拱橋——如龍橋,造型美觀、工藝精湛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坑村還保留一個二、三百萬年前第四紀冰期遺跡“冰臼”群。近年來,隨著生態保護力度的加強,森林覆蓋率明顯提高,生態環境得到了較好的改善。
舉水鄉氣候條件優越,土地酸堿度適中,所產的茶葉“銀屏茶”品質優良,清醇味厚,久負盛名,曾列為貢品!芭8尉鄙L條件特殊,生產量十分有限,由于本鄉的適宜的氣候條件和良好的植被環境,每年7-9月深山叢林里就會長出朵朵黃色牛肝菌,由于其味道十分鮮美營養豐富,且純天然無污染,成為人們爭相品嘗的佳肴和送禮佳品。近年來,鄉政府把農業綜合開發作為振興農村經濟的突破口,實行香菇標準化生產,推廣稻田養魚,開發錐栗園區,改造低產毛竹林,發展散種菇木林等,至目前為止,全鄉錐栗面積已達5000多畝,成為繼香菇之后又一個經濟支柱。全鄉有一半以上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勞務收入成為全鄉農民最大的經濟來源。
|
|
[ 復制本文標題地址 ]
[ 進入論壇 ] [ 關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