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鳳橋位于舉水月山村,東南、西北走向,清道光年間(1821-1850年)建,全長30.00米,凈跨16.7米,拱高6.10米,面闊5.5米,有廊屋11間。
“由下溯上又見一橋,若飛若舞,……以其從州縣來,故名來鳳”,翻開吳懋修的《舉溪記》,里面有這樣一段文字。駐立在村頭的來鳳橋與如龍橋遙相呼應,是一座石拱廊橋,相傳與如龍橋同等構造,后遭焚毀,現存建筑為清道光年間重建。橋身高出地面十余米,當地人又稱為其“上橋”。在清澈的溪水映照下,橋拱與倒影在水面上形成一個全圓,虛實結實,互相襯映,水從橋洞緩緩流出,其意境之美正如橋上對聯所描繪的:“水從碧玉懷中出,人在青蓮瓣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