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臨千年古村慶元大濟,你會感覺到豐厚的宋元明清文化氛圍。在宋元明清時期文人輩出,各領風騷,幾經滄海桑田,先輩們的輝煌業績早已塵封在歷史的長河中,但透過先賢遺跡,不由令人遙想那段曾經輝煌的歷史,還有那段歷史給人真切的震撼力,如果有時間遂道,真想穿越千年,去看一看那鼎盛的家族和繁華的村莊,但現實中我們只能通過史料記載和歷史遺跡,去叩問那段非同尋常的往事。
一、大濟村自然景觀及肇基始祖
“天馬召峣佳氣殊,象形宜人瑞靈圖。騰驤欲騁追風足,蹀躞與同伏櫪駒。云彩繽紛凝錦障,花光燦漫似流蘇。道林過此應心嘗,買隱何嫌山徑紆。”此天馬山詩,出于康熙三年慶元知事程維伊之手。
大濟村位于天馬山南麓,東徑119º4′,北緯27º36′,海拔390米,距城2~3公里。地勢呈東南—西北走向,東南部為群峰所據,千米以上山峰有四座,西部為河谷盤地。濟川溪發源于天馬南麓,流經回龍山形成瀑布直瀉濟川溪。村位于濟川溪中段(地方盤有謂落灘船之稱),東南麓下灘溪發源,西南麓金溪發源。三溪不似川字同匯于松源河,故有濟川之稱。
吳氏五世肇基始祖吳崇煦公,最初開發下灘溪與濟川溪交匯之沖積淤“小濟”為村。繼則于宋真宗景德三年(1004)轉向天馬山南麓開發(即大濟村)當時土名“欏垟源”(以盛產欏木命名)后經崇煦公改名“大濟”,含子孫具有經邦濟世之義。吳氏早于慶元未建制前193年開發大濟村(慶元置縣于南宋1197年),迄今已有千年歷史。當今已是慶元縣松源鎮最大的行政村,10個村民小組(集體化屬下的10個生產隊)390戶1384人,耕地面積1328畝(其中水田1263畝,旱地65畝)山林面積7006畝,用材林4503畝,集體所有林地2503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