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吳氏中宅祠堂,又名“務本堂”,始建于宋仁宗皇佑(1049)年,至今已有953年歷史。“大理”二字來源于宋王朝嘉封吳轂公為大理評事,宋景祐元年(1034)賜封其父崇煦公為大理評事而得名。“中宅”二字來源于吳氏后代繁榮昌盛,興旺發達,在重建宗祠時就地命名,以表尊敬祖輩。
大理吳氏中宅祠堂占地面積600多平方米,周圍有圍墻,祠堂規模宏大,屬孔廟式,整體布局呈長方形,面闊五開間,進深五柱帶前后雙步廊,系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兩側盡間(俗稱馬弄,面寬1.45米),正廳之外尚有兩撫,東西廂房各五間。吳氏宗祠現有專人管理,并春秋祭祀。務本堂,是專門用來供放祖先牌位和處理宗族事情的場所。左右壁上的四幅字出自清代康熙年間大名儒,當湖陸隴琪在大濟日涉園講學時所書。可惜因年久脫落,字跡已經模糊。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是后人寫上去的。
在務本堂的后邊,還有一座古墓群。古墓群占地有2000多平方米,由古墓群和半月池魚塘組成。據說,這半月池是按民間“花開則落,月滿則虧”的傳統說法而開掘成半月形的,取“花尚開,月正圓”的意思,故而稱半月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