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楓樹坳,橫路后山有座茶堂遺址。在1890年間,古驛道盛行時期,江根村老農吳日永帶著兒子吳明潔在這里建造了一座百多平方的茶堂(又名茶亭),為過往客人免費供應茶水,提供住宿、午餐。后來由于古道行人漸少,吳氏父子回到江根重操種田舊業,茶堂荒廢,有待今后重建。
茶堂左下方,有一棵怪樹,是棵柳杉。其腦直徑近一米,離地八十公分處分成兩株,各有直徑三四十公分粗。分株長到一丈多高時,兩株又合在一起,兩株之間的空隙相距三四十公分寬,一個人側著身子可通過。兩株合起來處有四五十分公粗,這棵樹非常旺盛,有人說它是“破鏡重圓樹”,也有人說它是“鴛鴦樹”。
過了“鴛鴦樹”,就是磨石坳。正坳是十字路,直走古驛道,右去磨石尖,左去雙苗尖頂峰和飛機場草甸。這里盛產優質磨刀石,因而命名磨石坳。這種磨刀石磨刀又快又利,如果你來雙苗尖旅游區游覽,不妨帶一塊磨石回家磨磨菜刀。傳說楊文廣殺敵勇猛,一次路過這里,把缺了口的寶劍在一塊石頭上面磨了幾下,寶劍上的缺口就已滿鋒。他轉眼看到竹坪坳亭后山形似戴著官帽的奸賊潘仁美,順手一刀砍過去,把官帽砍成長老帽,就是現在的長老帽山。
沿著十字路向左轉走,不一會只見路邊擺著一把石交椅。據說乾隆皇帝游江南游山玩水到這里曾在此椅坐過,故名之龍椅石。繼續向上攀登,就是雙苗尖頂峰。
雙苗尖頂峰與榧子峰上仙巖對峙相望。雙苗尖頂峰1626米高,榧子峰高1525米,兩座山像兩棵茁壯成長的樹苗,因而得名。登上雙苗尖頂峰,舉目遠眺,四下峰巒起伏,青山云海望不到邊。要是在這里觀日出,那美景絕不亞于泰山頂上看日出。
從頂峰上下來不過百米,是綠油油的一大片平坦草甸,長著一樣柔軟的小草,躺在上面勝睡席夢思。六十年代為預防美蔣特務直升機在此降落,省軍區曾在這里設有防空哨,派過武工隊在此駐守,故這里草甸又叫飛機場。說也奇怪,這么高的山峰上的草甸,旁邊還有一大片神奇的高山濕地,一年四季不見干涸。沼澤邊還有多個水塘,水滿塘后還外流滲,大旱天也不例外。禽畜野獸渴了,就來這里喝水,地上留下了不少足跡。
草甸的右下方百多米處,就是龜背。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天,東海有只神龜云游九洲四海,到了那寂寞而粗野的高山風情的雙苗尖上空,忽然凡心一動,想到人間看看美景,就降下祥云,徑往滿天樓銀洞、巨石林、棋盤塔、米籮圩等秀美群山降落。這里景致真是迷人,使神龜留連忘返。從此,神龜再沒有回到東海去,決心永駐此寶地,搖身一變為巨石,這里有形態各異的奇形怪石星羅棋布,有如鳥獸,有如龜蛋,有的層層相通,有的集聚成迷魂陣,而更多的巨石則默默端坐在山花野草叢中,期待著更多的游客賜名。那塊神龜巨石形如龜而得名龜背。
某年冬天,這一帶下了大雪,有兄弟二人尋牛至龜背,只見入周皆是皚皚白雪,唯有這個巨石龜肩窩景象不同,沒有積雪,他們的牛就避雪于此。于是認為此處是“風水寶地”,就收父親靈骸遂葬于此。神龜大怒,弄得神州榕城的雞犬不鳴,兄弟二人知道后才收父靈骸遷葬他地。從此以后,再也不敢去驚動神龜了。
而今滿山迎風招展的杜鵑花和郁郁蔥蔥的叢林,把神龜巨石點綴得更加明亮、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