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不斷總結國內外的經驗,做到科學規劃在先,科學開發在后,綜合管理跟進,水電站的運行只會為生態縣的建設添磚加瓦。”縣政協祖統文史委員會委員、縣水利局質量監督站站長王曉瓊說。
針對傳統水電開發過程中出現的,由于過多的追求經濟效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相對滯后,其引發的河道斷流等影響了我縣“生態環境第一縣”形象的問題,王曉瓊提出了要從“傳統水電開發”走向“綠色水電利用”。
并實事求是地指出了,我們不是一味效仿西方發達國家停建大壩或炸毀小水電站,以恢復生態河道,而是要根據我縣的實際情況,采取符合國情、縣情的方式,從傳統水電開發走向綠色水電利用。通過著眼于保護生態和防止斷流,加強對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管力度,推進水電站綜合旅游開發建立和實施水電站生態補償機制等措施,做好水電的科學開發利用,真正實現讓水電站的運行為生態縣的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