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瓊委員代表縣政協祖統文史委員會的發言
近十年來我縣水電產業迅猛發展,至今已建成53座小水電,2007年實現產值1.85億元,完成稅收2000多萬元。眾所周知,經濟發展和環境影響是一對孿生兄弟,最清潔的能源開發也難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在進行傳統水電開發時,由于過多的追求經濟效益,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相對滯后,其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日益顯現,影響了我縣作為“生態環境第一縣”的形象。
由于受森林過量采伐、全球氣候變暖等綜合因素的影響,我縣河流的水量較上世紀已明顯減少;而引水式電站的開發又人為的造成了大壩和廠房間河道的斷流,加上許多河流上都是進行梯級水電開發,這樣一條河流上就出現了許多斷水的河段。一段段干涸的溪流,嚴重破壞了我縣美麗的自然風光,成為我縣生態文明建設的不和諧音符。
調查發現,為避免造成河流枯竭,在水電站的規劃設計過程中已經考慮了生態流量,要求電站大壩不能把河水攔斷,應維持原有河道生態用水的基本流量。一般要求筑壩時在壩內設置生態放水管,壩建成后枯水期打開生態放水管的閘門,滿足下游的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需要。那為什么還有相當一部分的河流出現局部斷流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是有些早期建成的壩沒有設置生態放水管;二是設置有生態放水管的壩,水電站業主從發電效益考慮又沒有按照環境保護設計的要求下放生態流量;三是縣相關部門檢查督促不力,沒有及時檢查督促落實水電站下放生態流量。
對因電站開發造成的河道斷流現象,社會各界反響較大。有人提出要效仿西方發達國家停建大壩或炸毀小水電站,以恢復生態河道。但我們要看到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我縣還是欠發達縣,不能一味仿效,應當采取符合國情、縣情的做法。其實,西方發達國家有停建大壩甚至炸壩的事例,也有建大壩并確保環境良好的事實,如美國田納西流域的綜合治理,還有美麗的千島湖風光就是新安江水電站建壩后形成的。至于我縣,誰都不會否認,蘭溪橋電站庫區和馬蹄岙電站庫區是慶元森林植被保護最好的地方之一。只要我們不斷總結國內外的經驗,做到科學規劃在先,科學開發在后,綜合管理跟進,水電站的運行只會為生態縣的建設添磚加瓦。所以現階段我們應該及時從“傳統水電開發”走向“綠色水電利用”。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堅持開發和保護并重的原則,抓緊對河流的水電開發規劃進行修編。要著眼于保護生態和防止斷流,在認真做好生態環境評估的基礎上改進原來的規劃,著力解決和避免這幾年水電站建設暴露出來的問題。比如可將水電站的廠址從村尾移到村頭,這樣雖然損失了發電水頭,減少了經濟效益,但避免了村莊河道斷流,獲得了生態效益。還有不再建引水式的水電站,在流量大的河段建造不會造成斷流的壩后式水電站,并對生態環境影響很大且無法用工程措施解決的未建水電站收回開發權,縣人民政府已經以慶政發[2007]107號文件對10個待建水電站收回了開發權。
二、加強宣傳,提高對生態河道建設重要性的認識。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到決策實施中來。在通過各種媒體大力宣傳生態河道保護的重要性的同時,要廣泛征求民意、集中民智,讓全社會參與環保開發、生態利用。使水電站業主自發、自覺的在枯水期下放生態流量,做好水土保持,提升創建“綠色水電”的意識。
三、加強對河道生態環境保護的監管力度。環保、水利等相關部門要嚴格按經審查后的《環境保護設計》和《水資源論證報告》的要求,落實各項生態河道保護工作。比如規范環境執法人員行為,對監管未到位的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強化檢查力度,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檢查相結合,對水電站環保措施落實情況進行全方位監管,及時發現、糾正和查處,杜絕違反環保的事件再發生。
四、推進水電站綜合旅游開發。庫區長年封山育林,樹木蓊郁,藍天白云,青山碧水,風光秀麗,其水面和周邊坡地很適合搞旅游開發。特別是位于曹嶺至百山祖旅游帶的水電站最有旅游開發的價值,如山后坑電站水庫里的桃花水母、銀河電站的猴子都已經小有名氣。政府應出臺扶持政策,鼓勵有條件的電站引資興建集水上樂園、度假山莊為一體的休閑娛樂山莊。這樣一方面會促進綠色水電站的建設,另一方面又促進了經濟發展。
五、建立和實施水電站生態補償機制。政府可要求枯水期時位于旅游景觀帶和脫水區間有村莊的大壩不得蓄水發電,保證上游來多少天然水即向下游輸送多少天然水,維持河道的原始流量,提升“生態環境第一縣”的形象。而做好生態建設的水電站能否得到上浮的電價,能否得到額外的電費,是解決問題的關鍵。發達國家比如瑞士,規定滿足公認的環保標準的“綠色電站”電價可上浮,消費者愿意付出額外的資金來購買“綠色電力”。但我國還沒有形成一個開放的市場,現階段由消費者自愿提供綠色加價,直接支持“綠色電力”的機會還不成熟。根據我縣的實際情況,政府可以建立“綠色水電生態補償基金”,對綠色水電實施生態補償機制。目前,我縣已開始申報清潔發展合作機制(CDM)項目,即將水電站利用水力資源發電而減排的CO2指標賣給發達國家。建議政府可以將這筆“賣空氣”的錢取之于水電站用之于水電站,以解決“綠色水電生態補償基金”的資金來源。以后,隨著電力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再擇機制定綠色水電電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