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益杰委員代表農資環委員會的發言
自2004年全面啟動生態縣建設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堅持“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了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水、氣、聲環境更加優良,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經濟快速發展的總體目標,生態縣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今年1月20日,我縣省級生態縣創建工作順利通過省生態辦考核驗收,在全市率先建成省級生態縣。
省級生態縣的創建成功,僅僅是我縣生態縣建設邁出的第一步。根據麗水生態市建設計劃方案,要求我縣在2012年建成國家級生態縣。全縣干部大會期間,縣委、縣政府把繼續深入推進生態縣建設列為三大重點任務之一,明確提出了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的宏偉目標。我們農業農村和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組織人員,對照國家級生態縣創建條件和指標要求,進行了認真分析。
一、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的差距
根據調查分析,目前我縣與國家級生態縣五項基本條件和22項指標的要求,差距很大,任務十分艱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難度大。全縣80%的鄉鎮達到全國環境優美鄉鎮考核標準并獲命名是全國生態縣創建基本條件之一。按照2012年我縣創建國家級生態縣要求,平均每年要創建4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而目前我縣還沒有一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2、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偏大。萬元GDP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低于3.5公斤是全國生態縣創建的約束性指標之一。2008年我縣的排放強度為7.57公斤。以我縣GDP年均增長10%、COD排放總量年均下降3%計算,COD排放強度要到2014年才能達到國家級生態縣要求。唯有加快生態經濟發展,才能盡快降低污染排放強度。
3、城鎮污水處理率低。城鎮污水集中處理率大于80%是創建全國生態縣約束性指標之一。目前我縣縣城生活污水處理率為40%,且雨污合流,各鄉鎮所在地污水處理設施基本上沒有配套污水收集管網,污水納管率有待提高。
4、環保基礎設施工藝水平低。目前,我縣農村存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普及率不高,處理工藝落后的問題。生活垃圾以焚燒為主,且集中處置率低;生活污水處理以氧化塘、人工濕地為主,按全國生態縣創建指標解釋,這些工藝污水處理系數只有50%。
二、對策建議
1、立足實際,加快擴鎮并鄉撤村行政區劃調整。近年來,我縣通過實施下山脫貧和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及勞務輸出,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少數鄉常住人口不足二三千。鄉鎮人口基數小,人口分布散,鄉鎮財力弱,公共資源共享率低,制約了我縣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建議縣委、縣政府及時開展專項調研,對現有鄉鎮、村行政區劃進行合理調整,將鄉鎮數量從現在的20個調整到10-12個。同時,要抓緊理順現有移民的行政關系,促進集鎮化建設步伐。
2、通力合作,加快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制約生態縣建設的重要因素。建議縣政府編制中心村整治規劃。對創建條件基本成熟的鄉鎮,各部門要加強合作,集中力量,以發展生態經濟為目標,村莊整治和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為重點,完善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
3、創新機制,加快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創建步伐。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有6項基本條件和22項考核指標,與省級生態鄉鎮考核指標比較,主要增加了4項社會經濟發展指標、5項生態環境指標。建議縣政府編制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實施方案,從慶元實際出發,制定分階段的生態縣建設的目標任務,同時制定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獎勵政策,進一步明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創建要求,明確各鄉鎮、各單位創建職責,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使之真正成為全縣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行動。
4、完善綠色創建獎勵政策,深化產業結構調整。建議縣政府進一步完善綠色企業、有機綠色食品基地創建等獎勵政策,鼓勵企業開展污染減排技改,加快培育環境友好型企業。整體推進有機綠色食品基地建設,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生態縣建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有效載體,雖然創建全國生態縣的任務十分艱巨。但是我們相信,有科學發展觀的正確指引,有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有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牢固樹立以發展的理念保護生態,用生態的理念發展經濟,持之以恒地認真抓好各項工作,我們創建國家級生態縣的目標就一定能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