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種植面積2345畝,總產值達760萬元
日前,看著一車裝滿紅茶的貨車緩緩駛出茶廠大門,鷹峰茶廠負責人楊道康的臉上洋溢著收獲的喜悅:“這是今年最后一批紅茶,剛被人訂購。”
“今年茶廠能增收10多萬元,主要得益于茶園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紅茶生產線的上馬,不僅產出率提高了,茶葉的品質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楊道康說。
茶葉,一直是龍溪的“金名片”。為了穩固茶葉發展,今年以來,龍溪鄉先后實行了低產茶園改造、加工廠標準化建設等項目,集中財力扶持部分茶廠的新建與改造。其中,馮家山茶葉加工廠裝修改建,并投入使用,茶葉加工能力提至1.5噸;投入30多萬元新建后的洋坑村茶葉加工廠,占地面積500余平方米,目前主體工程完成;高效生態有機茶葉基地建設有聲有色。同時,龍溪鄉依托特扶項目,投入110余萬元在鷹峰、魚川兩個茶葉園區實施微噴灌工程,并增設太陽能殺蟲燈,輻射茶園面積近400畝,有效提高了茶園病蟲害防治及抗旱能力。通過一系列建設,龍溪茶葉逐步走上專業化、標準化、清潔化的發展路子。
“龍溪茶葉,以往是單條腿走路,現在是兩條腿走路,效益更有保障。”據龍溪鄉常務副鄉長胡東海介紹,近年來,龍溪鄉積極拓寬思路,探索茶葉產業轉型升級新路子:培育綠茶,進一步規范管理,穩固茶葉市場;挖掘紅茶,進一步擴寬市場,拉長產業鏈條。紅茶、綠茶兩步走,為龍溪茶產業打開了一片新天地。
為了發展紅茶加工及改進工藝,龍溪鄉政府還組織了鄉域內茶葉加工企業負責人到福建省政和、福鼎等地“取經學藝”,聘請紅茶技工專業師傅教授紅茶加工工藝。據了解,今年2月底,鷹峰茶廠、新興茶廠、魚富茶廠上馬3條紅茶加工生產線,生產出的紅茶售價每斤達300多元,是綠茶價格的一倍多,這讓茶農嘗到了不少甜頭。
據統計,今年,該鄉茶葉種植面積達2345畝,累計生產綠茶62噸,年產值580余萬元,年增收80余萬元;累計生產紅茶11噸,年產值180余萬元,年增收40余萬元。
對于來年的發展,該鄉黨委書記季文善信心滿滿:明年,龍溪鄉將重點抓好茶葉產業轉型升級,不斷推進龍溪茶葉的品牌化、規范化建設,提升“龍溪茶葉”在市場上的影響力、競爭力,并將統籌推進其它產業全面發展,努力在抓產業發展促農民增收上實現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