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人均年收入預計達8164元,增幅21%
寒冬時節,在荷地鎮,看不到農民忙碌的身影,田里的農作物已基本“入庫”,山林田地顯得有些冷清,儼然一幅安然過冬的景象。
“場景看去雖然冷清,但實際上產業效益比2011年要好,農民還是豐收的。2012年鎮里在確保糧食穩定生產的同時,還大力發展生態型效益農業,通過調整結構、科學管理,拓展現代農業新的發展空間,讓有限的土地產生最高的經濟效益。”看著2012年的統計數據,荷地鎮黨委書記吳思文一臉喜色。
2012年,荷地鎮立足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著力培育食用菌、高山蔬菜、錐栗、毛竹、特色種養殖五大優勢產業,充分挖掘當地資源,突出特色,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預計該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164元,同比增長21%。
黃沙村村民張成元近來很是高興,最近他在算年終家庭經濟賬時發現,2012年的收入比2011年翻了一番。張成元告訴記者,他家里種植了11.2畝茭白和1.5萬段香菇,因為品種和技術的關系,1畝茭白的收益比2011年增加了5000元。而隨著行情上漲,他家的香菇價格平均每斤較2011年增加了10元。
據了解,2012年荷地鎮共種植香菇650萬袋、茭白1500畝、錐栗4000畝、毛竹8000畝、中藥材70余畝。為了讓農民的土地“長”出更多的“金子”,荷地鎮備足資金、用足技術、做足管理,通過出臺扶持政策、開展標準化改造、提升日常管理,使五大產業由傳統走上了規模規范化道路,逐漸向高效益看齊。此外,荷地鎮的來料加工產業也成了農民增收的亮點。2012年,來料加工產業帶動了該鎮2000余人就業,預計加工費將超過1200萬元。
“五大特色產業已經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渠道。”據吳思文介紹,2013年,荷地鎮將繼續以五大富民特色產業為主要發展目標,繼續增大扶持服務農戶的力度,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真正將荷地的特色農業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