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行漸遠的技藝——“傳統爆米花”守望者
大伙以“爆米花”師傅為中心,圍成一圈,用好奇、期待的眼光看著白花花的爆米花出爐。“爆米花出爐了!”聽到爆米花師傅的提醒,圍觀的人群立馬散開,用手捂著耳朵。“嘭……”一聲悶響過后,伴著一團煙霧騰起,新鮮的爆米花出爐了,從棕色的麻布袋中倒了出來……這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街頭巷尾常見情景。時代的變遷,這種傳統的“爆米花”,已經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1月9日,記者輾轉找到了“傳統爆米花”的守望者吳建功。
在后田街老供銷社門口的空地上,一位老人正忙著架機器,安風機、生爐火……他就是吳建功,今年63歲。在現場,吳建功使用的是老式爆米花機器,一個鑄鐵罐放在鐵架上,鑄鐵罐中間粗兩頭小,一頭還連著一塊壓力表。鑄鐵罐里裝著大米,老吳一只手轉動著搖柄,另一只手不時拿起鐵鉗,熟練地往火爐中添加木炭,火爐在風機的作用下變得通紅……見記者來訪,老吳邊轉動機器,邊聊起了他的“爆米花”人生。
上世紀六十年代,家境不好,老吳沒讀幾年書。為了生計,13歲時便跟做爆米花生意的姐夫學起了“爆米花”的活。“以前的農村,很少有零食,每年年底家家戶戶都要爆些玉米、大米或粿片等。那個年代‘爆米花’生意很好,光縣城爆米花的師傅就有10多個。每到一個地方,一大群小孩都會前呼后擁地跟著。下鄉時,有些家住得遠的或是交通不方便的,村民們便會前來幫忙挑擔子。下鄉多了,大家都認識我,那時大伙都很熱情,住在東家家里都沒花錢,給他爆米花就全當房租了。”回憶起以前的場景老吳笑了。
過了8分鐘,爆米花熟了。“嘭……”只見老吳熟練地將白花花的米花從鑄鐵罐倒出來……“這種老手藝已經很久沒有見到了。聽見聲響,我腦海中便回憶起兒時在農村排隊等候爆米花的場景。”今年43歲的胡女士說,在那個物質缺乏的年代,拿點大米或是玉米,去爆點米花,那就是最好的零食,一家人吃得津津有味。”得知老吳會爆米花,家住貝林街的吳女士也特意來看爆米花。“現在在家里用微波爐也能爆出米花來,但終歸用傳統方式爆出的米花留有糧食的香味……”
老吳說,干這一行,更像是游牧族,沒有固定攤點,一般是哪個地段生意好就往哪里去。這個活看著簡單,其實是個體力活、技術活,一套機器有九十多斤搬起來十分費力,爆米花出鍋開罐時手勁要大,控制火候和氣壓表的溫度很關鍵,還要會修理這些工具。由于長期從事爆米花行當,老吳的聽力受到了影響,記者和老吳說話都得提高聲音,而且老吳的雙手還經常發酸。
六七年前老吳每個月還會抽出時間,下鄉給村民爆米花。現在年紀大了,就在自家門前擺了個攤,為市民爆米花。老吳說,這兩年他每月能掙1000多元。說起收徒弟,老吳略有遺憾。“我以前收過一個徒弟,但嫌累、臟,最終放棄了。現在超市、商店里都可以見到爆米花的身影,村民們在家中用鍋、微波爐也可以做了,估計等他們這輩人干不動了,這門手藝也就要失傳了!”老吳說,盡管如此,只要他還能干得動,仍會堅持做下去……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刊登廣告 | 聯系我們
慶元縣融媒體中心主辦 © 慶元網版權所有 保留所有權利 浙江在線加盟單位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3120200042 ICP備案號:浙ICP備20028743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