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這片毛竹林,長得多好。”日前,記者走進賢良鎮毛竹開發示范戶葉學成的毛竹基地,眼前的毛竹郁郁蔥蔥,長勢喜人。葉學成笑著告訴記者:“規范種植后,毛竹產量翻倍,每畝能增收1000元。去年8月份賣了一批毛竹,差不多有2萬元的收入。”
像葉學成這樣的竹農,賢良鎮還有不少。近年來,為壯大毛竹產業,賢良鎮抓點做樣,積極扶持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戶。
2008年,《全縣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的實施辦法》出臺,取消了東部13個鄉鎮在工業生產和工業稅收等方面的考核指標,考核重點轉移到生態保護和生態高效農業發展等方面,這無疑給賢良鎮在發展工業經濟方面“松了綁”,把工作重心放到創建“生態賢良”上。
“那意味著山區發展不再被GDP數字所困,能主動在‘生態’上加碼。”據賢良鎮黨委書記周峰介紹,為促進生態建設,賢良鎮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將毛竹種植作為重點產業,實施毛竹撫育“百千萬”工程,抓好毛竹撫育管理,大力推廣竹腔施肥。2012年,全鎮共完成竹腔施肥近5000畝,完成溝施毛竹900畝。并把賢良、溪沿、石川三個村培育成縣級毛竹示范村,成功創建縣級毛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縣鎮,真正實現“東部毛竹看賢良”。
同時,賢良鎮在資源培育上狠下功夫,以綠色村莊、綠色學校、花園式單位創建為載體,每年組織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日”,動員干部群眾參與植樹造林活動,在全鎮逐步形成全民植樹、綠化家園的良好氣氛。
2012年,全鎮共完成植樹造林106畝,義務植樹2萬株;毛竹林總面積達到13880畝,增幅達20%;森林資源總量快速增長,建成省級生態公益林3.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0%。喜人的綠色,在賢良大地持續鋪展。
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賢良鎮把生態鄉鎮創建作為一項環保民生工程,有力促進了農村水源地保護、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處理等一批環保設施工程建設,對改善農村環境面貌、提升農民生活品質起到了積極作用。
繼2011年取得全市第一批全縣第一個省級森林城鎮的殊榮后,2012年在環保部日前公布的新一批“國家級生態鄉鎮”名單中,賢良鎮榜上有名。農民安居增收、環境優化亮化、打造生態名鎮——這是賢良鎮未來的一幅發展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