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
【沈俊 委員】隨著高速公路的開通,我縣交通區位條件不斷優化,它不僅帶來空間距離上的變化,而且還帶來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快速發展。因此要認真總結香菇市場遷建項目政策處理的成功經驗,把握生態休閑產業的準確定位,及時與央(國)企對接,爭取引進更多的大項目。
【何品財 委員】把竹產業做強,靠的不是一個人,一個企業,而是一整個集體。我們要發揮企業家的作用,齊心協力打響“中國竹制品產業基地”名號。
【吳利榮 委員】春節前,香菇市場遷建項目大力推進。希望縣里能加快香菇市場遷建項目的建設,促進我縣食用菌產業的再次“騰飛”。
【范文超 委員】魚缸夠大才會有魚。這就是義烏的成功經驗,我們也應該建立一個邊貿區,以后在香菇市場的輻射帶動下,讓外來客商在慶元賣菇賺到的錢也花在慶元。
教育文化
【沈光亮 委員】 “月山春晚”作為慶元農耕文化的代表,建議縣委、縣政府加大對“月山春晚”的指導、包裝,特別是要在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支持,進一步打響“月山春晚”這一文化品牌。
文明創建
【吳珍燕 代表】縣城停車位緊張,市民停車難的現象十分嚴重。希望能在機關事業等單位內劃出一塊空地,在節日期間實行對外開放,方便市民停車,可以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
【范小明 委員】 “中國式過馬路”,折射出國民素質和道德的嚴重缺失,當務之急要從學校、從三尺講臺抓起,加強公民的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切實提高公民的道德素養。
【廖郁林 代表】環保工作要做細,可以在超市或人員密集的地方放置廢舊箱,進行廢舊電池的回收,只是舉手之勞,但往往被忽略。
農業產業
【李小賓 代表】現在品質好的桔子,就算價格高點也不愁賣,相反,品質不好的桔子,價格就是很低,也沒有多少人買。所以,我們要種好的桔子,首先,要改善桔子的品種,盡量種早熟的桔子品種。其次,是要加強管理,同時,也希望縣里能出臺扶持政策,加大改造老桔園的力度。
【余兆云 代表】毛竹就是百姓山上的“銀行”,看到毛竹就像看到錢存在山上。我們要把培育像毛竹一樣的特色產業及穩定的農民收入來源當成現階段農村發展的長期課題,“墊著腳尖”去實現目標,致富百姓。
【鐘少偉 委員】農民都是靠山吃山、靠田吃田,如何把農村經濟林轉變為實實在在的“致富林”是我們要關注的問題!而水果等產業林的栽種是一項不錯的選擇。
【胡光火 代表】 “家門口有田,卻買米吃”是當前很多農村存在的現象。為什么?因為這些田都是荒田。土地流轉是解決荒田的途徑之一,只有道路等配套完善了,才有人愿意流轉土地,才能真正將荒田轉變為“良田”。
生態建設
【藍飛 委員】以生態縣創建為契機,以美麗鄉村建設為載體,依托百山祖國家4A級景區,加快特色村莊生態農家休閑旅游景點建設步伐,打響“休閑”品牌。
【吳艷霞 委員】要用好“生態”這張金字招牌,加快我縣的水果、蔬菜、茶葉等生態農產品的推廣力度,讓抽象的“生態”轉換成具象的“生態”。
【葉春梅 代表】環境保護工作與婦女兒童權利緊密相關,要鼓勵并積極引導婦女投身到垃圾潔化、空氣凈化、環境美化的行列中,使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真正成為自覺行動。
【季日猛 代表】在生態縣建設方面,我縣對垃圾管理已有不少措施,但光管理還不是解決的辦法。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我認為不僅要加強宣傳力度,還要提高個人素質,從身邊做起,共同參與生態縣建設。同時,更要加強對禁漁、毒魚的管理。
平臺建設
【葉紹林 委員】 “政策處理難”是當前我縣項目建設中的老大難問題,政協委員要積極投身項目建設,深入一線了解實情,為項目建設排摸難點“癥結”,研究破解“良方”等方面積極建議獻策。
【吳美 委員】建設“兩區”首先要解決“怎樣來建”的問題。我們在“兩區”建設中更需要從產業布局、產品定位和產業鏈條等環節尋求差異發展的路徑,揚長避短贏得優勢。
【范修亮 代表】發展離不開全面進步,而當中,理念要先行。在改善民生、惠及群眾方面處理好民生和各方面的關系,多下功夫。同時,把擴產業、抓項目作為發展之機,穩步推進我縣旅游業發展,做好景區保護、建設、宣傳的文章。
招才引智
【吳志英 代表】現在人民醫院、中醫院都進行了改擴建,可以說醫療環境、醫療設備都有極大改善,現在面臨的問題是,醫院的醫護人員,特別是護士人才急缺。雖然我縣也組織相關部門到外地招聘,可是留住人才卻非常難。希望有關部門及時出臺相關措施,解決醫院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