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一天的忙碌離不開吃穿住行。而對賣菜的吳榮英來說,忙碌的一天來得格外早。為了生計,她得在凌晨趕往早市批發一天所賣的蔬菜。今年,已是她賣菜的第5個年頭了。
凌晨4點45分,吳大媽準備就緒,騎著電動三輪車出發。記者和她約好,也隨后騎行。
這時的天還是黑的,幾顆星星閃著微弱的光。而此時街邊路燈已關閉,路上漆黑一片,偶爾幾間早餐店門口有點亮光。
10分鐘后,吳大媽到達早市。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早市門口已停了30多輛車子,電動車、摩托車、小四輪,甚至還有自行車。車剛停好,四五名菜販已經拎著一袋袋的菜往外走。
“我已經比以往提早1個小時到了,不過還是有人更早。”吳大媽說,最近本地菜很暢銷,再遲點就“搶”不到貨了。各類菜中,萵筍、茄子、青菜等都很稀缺,其中,青菜最明顯。
說著,吳大媽從包里拿出一張紙,上面寫滿了菜名,稀缺菜全排在前列。“怕菜拿不全,干脆列張紙條,逐件來選,F在要趕緊去選青菜,最近好賣。”
整個早市內只有5盞燈,卻有近百人在各個菜攤間穿梭,每個人都帶著電筒,或戴在頭上,或掛在脖子上,或拿在手里,每到一個菜攤前,就用電筒照著查看菜的品質。
從門口進去后,吳大媽直接來到一青菜攤位前,一番詢問,又打著電筒仔細地查看、挑選。
這間隙,記者也和攤主聊了起來。攤主姓吳,在五都種菜,每天都將青菜拿到早市批發。“今天賣青菜的攤位比昨天多,有三家,不過,還是賣得很快。”他說,青菜在以前一般都要賣一個上午,現在幾乎一個小時內就能賣完,生意好了許多。“現在菜販多了,菜農少了,菜供不應求,自然暢銷又好價了。”
聽此言,邊上一姓汪的攤主也插進話:“現在很多東部鄉鎮的人都來城里生活,菜的需求量大了。像青菜,來晚點就沒了。”他今年種了10多畝的菜,其中主打青菜和茄子。“單是青菜,批發價就比去年高1元左右。”
“批發價高了,零售價也跟著高。今年菜價可是比去年高了不少。”一邊聊著,吳大媽可一刻沒閑。5分鐘后,10多斤青菜裝了滿滿一大袋。而此時,菜攤上的青菜已所剩無幾。吳大媽遞過菜錢,抓著找回的錢一把塞進背包里,又趕往下一個攤。
一圈轉下來,吳大媽已經將單子上列的稀缺菜都選好。由于每袋菜最輕的都有8斤多,吳大媽只能每選好一袋,就送到電動三輪車上。全部選好時,已過去了1個小時。這時,天已經亮了。
“稀缺菜買好,就算完成一半。”吳大媽這才拿出早上煮好的玉米棒吃了起來,對照著紙條繼續選菜。沒走幾步,又停在了四季豆攤前,沒吃完的玉米棒用袋子包好放進背包里……
3個小時過去了,吳大媽選好一天所要賣的全部菜,騎著電動三輪車滿載而歸。稍后,她又要開始另一段的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