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縫插針種毛竹 政策扶持助發展
冬日的陽光讓滿山滿坡的竹海披上了亮光。日前,正在察看毛竹長勢的百山祖鎮合湖村村民劉昌會高興地說,“10多年前在荒山上種了幾株毛竹,現在已經變成經濟林了。”
據劉昌會介紹,1996年,在政府的號召下,他在自家荒山荒坡上種下了20多株母竹,之后又前后栽種了40多株。如今,種下的竹子逐漸成材,成片的竹林為劉昌會帶來了效益。
“去年,第一批30畝竹林里,部分成竹可以砍伐,雖然是全權托管于人,也還有3000多元的純收入。沒想到,過去的荒山變成了綠色銀行。”劉昌會告訴記者,接下來,竹子收入會一年比一年多,種得多,鎮里還有補助。
據了解,合湖片有林地面積10萬多畝,其中毛竹面積7500多畝,待開發的山地資源較豐富,立地條件較好。為推動毛竹產業經營和培育,鞏固這一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近10多年來,合湖片和林業部門聯合,安排工作人員為毛竹種植戶出資金、送資料、傳技能,手把手指導,積極鼓勵農民在房前屋后栽種毛竹,發展綠色經濟。
2011年,合湖毛竹散種被列為縣里的特扶項目,竹農可享受相關惠農措施:毛竹散種連片成活達每畝25株以上,母竹胸徑4厘米以上的,1—5畝的每株母竹補助10元,5—10畝每株母竹補助12元,10畝以上每株補助15元。
惠農措施的保駕護航讓竹農積極性高漲,合湖片黃水岙村村民周應清6年前在家門口的荒坡上種了30多株母竹,目前已長到300多株,今年他又在荒地上零星種植了87株毛竹。
“今年,合湖有200多畝的荒山、田頭、空地都散種了許多毛竹。”百山祖林業工作站工作人員沈元壽告訴記者,每株毛竹種植成本15元,2年后,每根毛竹產生價值達30元,成林后每畝能增收400元,人均增收300元。
據縣林業局工作人員介紹,合湖的土壤和氣候條件都適宜發展毛竹。毛竹散種是一個投入少、管理方便,輻射面大、帶動力強,又無風險的項目,不僅有利于荒山荒地整治,美化生態環境,而且還有利于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