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計重拳 打好治水“戰役”】
五大堡鄉溪澗密布,水源充沛,蘭溪橋水庫是縣城居民的唯一飲用水源,鄉范圍有后廣、楊樓、五大堡、松源等四個河段,重點保潔河段70多公里,治水工作,五大堡必須走在全縣前列。
下一步,五大堡將以治水為突破口,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把鄉村特色旅游培育成農民增收的新亮點;以項目化管理建設治水,規劃建設一批治水項目工程,致力于打造全縣最潔凈的鄉村;以治水機制完善,公眾環境意識參與能力普遍增強,使村民環境保護素質普遍提高。
抓生態產業——源頭治水
加快食用菌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生態的理念,景觀的標準,文化的視角改造建設標準化香菇大棚,建一批香菇觀光產業園并規范處理廢棄菌棒。以基地規模化發展為目標,進一步引進經濟效益較高、環境污染較低的農作物,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積極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和生物防治病蟲技術,并結合現有的沼氣池對禽畜排放物進行統一處理,化廢為寶。
抓項目完善——工程治水
持續推進并完成楊樓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啟動西川村高坑沿和桶灣山型水庫修建項目,并推動后廣、東岱等8個村的后廣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建設。對現有污水管網處理設施,進行全面改造提升。結合實際,重點對沿溪而建的村莊進行統一規劃,以集中處理的模式建設污水管網工程,達到污水處理全覆蓋。隨著污水處理項目和垃圾處置項目“落地開花”,控源與截污將水到渠成。
抓基層黨建——“一線”治水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任務的戰斗堡壘。五大堡將按照“親民、務實、高效、廉潔”的要求,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和新一任村級組織干部隊伍培訓,建立健全鄉級、村級發展長效機制。同時,加快干部技能培訓,提升服務發展技能,打造一支有戰斗力和凝聚力的隊伍一線參與治水。
抓民生保障——全民治水
民生是穩定之基、和諧之本。全鄉將投入資金啟動八洋、竹山等9個庫區移民村項目,做好道路硬化、橋梁建設等相關民生工程,在鞏固“國家級生態鄉鎮”創建成果上,持續開展農村環境衛生大整治活動,以“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為主,帶領全鄉創設適合農村垃圾長效保潔可行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