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龍溪鄉黨委書記陳掌軍
一年來,位于浙閩邊際的“茶葉之鄉”龍溪鄉全體干部萬眾一心、共舉發展,始終堅持將產業發展作為工作重中之重,結合龍溪實際,確立“發展生態經濟、彰顯茶鄉特色、促進和諧穩定、打造浙閩邊際魅力前沿鄉鎮”的發展思路,有效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和諧。
據統計,2013年全鄉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663.15萬元,同比增長14.6%,農民人均純收入9135元,同比增長12.3%。全鄉茶葉種植面積達2345畝,累計生產綠茶64.1噸,年產值640余萬元,年增長80余萬元;累計生產紅茶15噸,年產值280余萬元,年增收80余萬元。
美麗茶鄉,正以昂揚的態勢,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戰略思想指引下,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五水共治”工作,做打造“尋夢菇鄉、養生慶元”的實踐者。
回眸2013
成果豐碩 民生和諧
提升產業促增收。先后完成魚川、鷹峰80余畝茶園低產茶園改造,新種植金牡丹、白茶等名優品種茶葉317.5畝。拓展紅茶加工及工藝改進,上馬4條紅茶加工生產線。年生產紅茶15噸。投入6萬余元開展完成紅茶、綠茶QS認證和2345畝茶園無公害認證。舉辦第二屆浙閩鄉際茶葉節,通過茶藝表演、采茶體驗等形式,宣傳龍溪茶葉,提升了龍溪茶葉的品牌效益,茶青價格連年攀升,茶農收入明顯增加。目前,龍溪茶葉遠銷杭州、福州、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縣內市場份額占到了60%以上。
多業并舉奔小康,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全鄉10個行政村擴展稻田養魚面積1000多畝,水庫養魚面積近30畝;推進馮家山村高山茭白試種、后洋坑生態養殖項目建設,并取得較好的試種、養殖效益。同時食用菌、錐栗產業規模也得到進一步擴大。以“茶葉為主導,一主多輔”的多元增收格局進一步形成,為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狠抓項目謀發展。先后實施西溪中心村培育和陳嶺、交溪村莊整治項目,投入50多萬元,實施村內的道路硬化3000多平方米,建成公廁3座、垃圾焚燒池3個、景觀亭1個,以及景觀欄桿300多米,并在村內空地砌筑花壇等;依托財政“一事一議”獎補項目及省特扶項目,投資80多萬元,完成魚川村茶園道路、后洋坑村茶園道路、岙里農田道路硬化共計3.5公里,硬化面積達10000余平方米;“三改一拆”任務超額完成,全鄉完成拆違面積2832平方米,完成任務數的566%。
創新載體惠民生。創新便民服務載體,建立QQ便民服務平臺,拓展“嘉平便民服務中心”異地便民服務功能;全面推進農村新型醫療保險、農村政策性養老保險和住房保險工作;加強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確保了安全生產形勢的穩定,有力維護了社會平穩,營造了和諧的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