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塘鄉,是我縣最邊遠的鄉鎮,也是全省的欠發達鄉鎮之一。這里地勢高峻,峰巒疊嶂,海拔千米以上,有“慶元高原”之稱。人口少、交通差、經濟基礎薄弱等現實條件無疑成了制約官塘發展的重要因素。但是,
這里有茂密的森林,有湛藍的湖水——
這里有勤勞的村民,有執著堅守的教師——
這里有務實的干部,有源源不斷的發展“金點子”——
——訪官塘鄉黨委書記范彬
日前,記者來到官塘鄉,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與鄉黨委書記范彬交談時,他強調,“守住青山就是守住官塘未來的‘金山’。只要堅定發展信心,鼓足干勁,迎難而上,就能找到適合的致富新門路,推進全鄉經濟、文化、社會等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2013,我們在努力——
一年來,官塘鄉立足于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通過深挖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產業、“軟、硬”基礎設施雙推進等方式,全鄉經濟穩中有升,各項工作都取得顯著成績。
特色資源深挖掘鄉域經濟新發展
曾經,有飯吃、沒錢花,是官塘不少村民的真實生活狀態。而今,走進鄉間,一幢幢泥磚房整潔有序,各村之間通上康莊大道,家家戶戶安裝數字電視,全鄉實現了信號全覆蓋。這樣的改變,源自產業的發展。
圍繞發展抓產業,抓好產業促發展。2013年,官塘鄉以省特扶項目建設為依托,以“立足特色,深挖資源,擴大優勢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為主基調,著力培育高山蔬菜、食用菌、毛竹等優勢、特色產業,不斷創新發展思路,積極組織農民自主開發種植特色農作物,鼓勵農民敢想、敢闖、敢做、敢拼,自力更生促增收。
新種高山冷水茭白200畝、高山油茶430畝、套種毛豆470畝,農業特色產業品牌效益凸顯;全鄉全年標準化生產香菇219萬段,在鄉人口均達3000余萬段,菇農實現了大豐收,傳統產業得到鞏固和提升;全鄉完成了白柘洋、橫坑、若沃等村毛竹林道5公里新開謀劃工作,新建300畝毛竹林示范基地1個……
過去的一年來,“地域農業”、“留守農業”等農業發展新模式全面開啟并在全鄉實踐中得到不斷完善發展,大力推進了鄉域農業產業化發展,帶動了大部分村民增收致富。
軟硬設施雙推進民生事業齊開花
“那山、那景、那藍天碧水……讓人留連,慶元生態第一鄉官塘名不虛傳……”這是來自福建壽寧的游客游玩后發出的感概。
充分發揮省際邊界地理優勢,借助“美麗鄉村”建設東風,著手美化環境,著眼長遠發展,遵循這樣的理念實施工作,讓生態官塘大放異彩。
去年以來,官塘鄉以不斷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鄉村環境,提升村民的“幸福指數”為重點,不斷夯實基礎設施建設,優化鄉村環境,積極組織全鄉上下開展“潔凈家園”,“美麗鄉村”建設等環境整治行動,并將村規民約以牌匾的形式掛在村委會和公共場所的墻上,在全鄉各村逐步形成了“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良好氛圍。
搶抓機遇、積極爭取資金,以改善鄉村環境發展為著力點,環境、項目、教育等各項事業齊頭并進,惠民工程建設實現新發展。“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們的官塘小學被評為市教學質量一等獎。”范彬說,一個只有28名學生、8名老師的學校,正是因為他們的堅守,官塘鄉的明天也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