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村鄉‘五水共治’紅旗單位有:張村、田頭、后溪等8個行政村,其它各行政村存在垃圾焚燒不到位、陳年垃圾未清理、防洪堤整治不到位等問題……”日前,在張村鄉“五水共治”公開欄上,各村治水爭星奪旗結果一公布,立即引來不少干部群眾的駐足圍觀。
南陽溪是歐江之源,全長21公里,流經張村段有后溪、庫山、岙頭等9個行政村。“五水共治”工作啟動以來,該鄉建立健全“五水共治”長效機制,圍繞“人人愛整潔、村村賽治水、爭當紅旗手”工作目標,在實施“河段長”的基礎上,對19個村轄區內河道及村環境衛生實行星級管理與考核,依據考核得分評定星級并懸掛小紅旗。
為使活動推進更有成效,張村鄉制定了《“五水共治”爭星奪旗評定細則》,進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分為“保潔制度”、“基礎設施建設”、“村域保潔”和“河道保潔”四方面23項內容,考核對象為19個行政村及轄區內的各條河道,并通過月報表、聯系領導反饋、不定期督查等方式評出星級懸掛小紅旗。同時還建立報告、排名和通報機制,實行“一周一監督、一月一通報、一季一點評”,有力推動“五水共治”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開展“爭星奪旗”活動以來,19個行政村主動簽訂了“五水共治”責任書,制定了“五水共治”作戰圖,各個村都鉚足了勁,爭星奪旗。南陽村村兩委得知因河道垃圾清理不徹底,未奪小紅旗后,在第一時間召開部署會落實具體改進措施,將村規民約張貼到每家每戶,建立起“農戶、河道、村莊”等點、線、面結合的綜合保潔的長效機制,并配備監督巡查員。
未奪得“紅旗”的村拼命擺脫落后面貌爭“紅旗”,得“紅旗”村也在自我加壓保持良好態勢。一面紅旗激發了村民的斗志,從“要我干”轉為“我要干”,人人都成為清潔工作的主角。村容村貌也悄悄發生了變化:村道整潔衛生、河道清澈見底、門前屋后干凈……
如今,張村鄉各村在治水上形成暗暗較量的態勢,全鄉群眾的保潔意識及河道環境衛生都得到全面提升。張村鄉黨委書記全長榮說:“爭星奪旗評定的實施,目的是讓那些作風不實、在村環境衛生保潔、河道保潔等工作‘走過場’的村‘亮相’、‘出丑’,勢必警醒和鞭策村干部及廣大村民,有效推動‘五水共治’工作,將南陽溪打造成最美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