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縣消防大隊,感受一線消防官兵的真實生活,用文字記錄他們的酸甜苦辣,用鏡頭聚焦他們的精彩人生。
縣消防大隊始建于1975年,擔負著慶元1898平方公里的火災預防和撲救,轄區內各類自然災害事故、突發事故處置、社會救助和以搶救人民生命財產為主的各類救援任務。
在消防大隊院內,游忠貴和另外五名戰友正在例行檢查車輛,“每輛執勤車都配備有負責人,每天都進行養護修理,這些設備的正常使用關系著老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一點也不能馬虎。”游忠貴跟記者說到。
游忠貴來自福建寧德,在消防大隊已有9個年頭。出警1000多次,“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火災、救援,慶元沒有一個街道、鄉鎮是我不熟悉的,慶元就是我第二個家。”
2009年,天竹廠房起了火,火勢大,人員少,換班的次數就少,游忠貴和其他消防戰士們長時間持續在火場戰斗,面臨火場的危險,接受身體極限的挑戰。“一直在火場里,吃不上一口飯,喝不上一口水,腦海里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滅火,感覺身體變成了機器一樣,換第二輛車滅火的時候,吃了幾個包子,睡了幾個小時,又繼續上場整理火災撲滅后的現場。”游忠貴回憶起這次火災,說到,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過來的,只記得,大火被撲滅后,他和戰友們回到消防大隊,火場上鋼鐵一般的戰士瞬間虛脫。
在跟游忠貴交談的時候,記者發現,他那雙粗糙、長滿繭子的手上還有一道深深的疤痕,這是在一次救援的時候留下的。坑西路一個市民的家里煤氣泄漏爆炸,炸碎了玻璃,彈到游忠貴的手上,玻璃碎片深深扎進他的手里,救援結束后,到醫院縫了七針。“平時的訓練加上滅火救援,我們消防戰士的手都是長滿繭子的,有時候被火場掉下的重物砸到,有時候被鋒利的物體劃傷,誰的身上都難免有些傷疤。”這些疤痕,見證著消防戰士的付出。
除了普通的滅火救援,消防戰士們還要經常幫市民掏馬蜂窩。說起掏馬蜂窩,在一旁的指導員跟記者“爆料”,游忠貴在一次掏馬蜂窩時腳不慎被蟄傷,他好面子,不好意思跟戰友們說,自己一個人默默忍受著疼痛,直到第二天去上藥,戰士們看著平時健步如飛的游忠貴一瘸一拐腫脹的腳,才知道了內情。
快到吃午飯的時間,記者來到食堂,在戰士們統一吃飯前,有幾個戰士提前“偷吃”。原來,他們提前吃是為了吃完跟哨位和值班室的戰友們換班,消防警情隨時可能發生,哨位和值班室必須時時刻刻有人在。
到中午12點,吹哨、列隊、唱軍歌,戰士們排隊進入食堂吃午飯,六菜一湯。戰士們來自五湖四海,口味不同,食堂阿姨特地把同樣的菜分成辣的和不辣的兩份,“他們平常訓練和出警消耗很大的體力,我盡量做到讓飯菜合他們胃口,給他們補充體力。”食堂的阿姨說到。
食堂的飯菜可謂豐盛,但全隊的戰士沒有一個是細嚼慢咽的,大多數戰士七八分鐘就吃完了。“我們要24小時保持高度警惕,保證吃飯、睡覺時也能即刻進入戰斗狀態,因為警鈴隨時會響起。”游忠貴說,刷牙、洗臉、洗澡、上廁所、吃飯、睡覺,消防隊員干任何一件事時,警鈴隨時會想起,有時剛夾一口菜還沒送到嘴里警鈴就響了,戰士扔下碗筷就得出發;有時正洗著澡警鈴響了,來不及沖掉身上的肥皂沫就得出發;有時正在睡夢中警鈴響了,立即下床顧不上穿鞋就沖向車庫,從穿上戰斗服到機車駛出中隊,一分鐘內必須完成,因為滅火救援是爭分奪秒的事。冬天夜里要出警時,戰士們都是顧不上寒冷,抱著衣服沖上車,到車上再把衣服穿上。
吃完飯,戰士們可以稍作休息,由新兵完成收拾碗筷的任務,這是消防大隊的“慣例”。
簡短的午休過后,是下午的訓練,訓練場上,20個大字十分醒目:當兵不習武,不算盡義務;武藝練不精,不算合格兵。消防大隊每周跑三個五公里、訓練三個半天,不定時加練,6米拉桿、水袋練習、俯臥撐、爬樓……訓練塔下,只見一個個消防隊員,瞬間變成了“蜘蛛人”,在只有一個掛梯的情況下,隊員們幾十秒內就“飛”上了3樓,記者看得“傻了眼”。這時一名隊員拍拍記者肩膀說,這都不算啥,真要是到了火場需要救人的時候,比這速度還得快。水袋練習,隊員們每兩個人一組,整理好水袋后,邊跑邊拋,相互比賽,勁頭十足。
在列隊的時候,身高一米八五的新兵劉其旭特別引人注目,他是隊員中個子最高的一個。從去年12月跟另兩名新兵到慶元消防大隊報到至今,已有幾個月的日子,劉其旭越來越熟悉消防大隊的生活。“剛來消防大隊最不適應的就是不能用手機,感覺身上少了什么東西似的不習慣,一開始覺得訓練好苦,10公里跑得氣喘吁吁,單杠把手磨出血泡,經過近三個月的訓練,現在我的體能和技能都好多了。”劉其旭跟記者談起自己第一次出警時,眼里閃爍著激動,他清楚地記得,在1月2日,一幢四樓民房著火,警鈴一響,跟其他隊員一起出發,雖然只是幫助尋找水源和連接水袋,但內心還是十分激動。
春節是萬家團圓的日子,但消防官兵們依然要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大年初一凌晨零點,新建路露天堆垛著火,上午十點,新建路住宅宿舍著火,羊年第一天,消防戰士們就出警兩次。“我們當然希望沒有火情,廣大市民能過一個平安的春節,但無論何時,我們都必須堅守崗位,警鈴隨時會響起,要保證隨時出警。”游忠貴說。
羊年春節是劉其旭在外過的第一個春節,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個1996年的小伙子當然想家,但是他說,消防大隊也是他的家,這里的戰友們就是他的家人。
在慶元消防大隊九年的游忠貴目睹了一批批新兵的成長,也見證了一批批老兵的退伍。“我們的戰友,平日里都是硬漢,唯獨在老兵退伍時才會留下不舍的淚水,戰友們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戰友情是一輩子的。”
消防大隊的戰士們按規定每年有40天的假期,但是為了保證隨時出警,戰士們輪流休假,每年也只能休到20幾天的假期。為了寄托對家人的思念,讓家人放心,二班副班長梁澤超建議給全體隊員拍一個視頻。采訪過后第三天,記者又再次來到消防大隊,給每個隊員錄上一小段視頻,簡單剪輯成片,用郵件發給到隊員的家人,傳遞對家人的思念。
警報一次次響起,消防車一次次出動,據了解,2014年,慶元縣消防大隊共接警出動123起,其中火警71起、搶險救援52起,社會救助45起,出動車輛203輛次,出動人員1167人次,搶救被困人員36人,疏散人員60人,搶救財產價值728.9萬元。消防大隊的戰士們,一次次奮不顧身沖向熊熊大火,只為不辱他們光榮的稱號,為了人民的幸福安康,把他們最美的青春揮灑在烈火之中!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刊登廣告 | 聯系我們
慶元縣融媒體中心主辦 © 慶元網版權所有 保留所有權利 浙江在線加盟單位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3120200042 ICP備案號:浙ICP備20028743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