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一:2月4日,五都小學遷建、消防隊建設等項目用地(S329省道北面際下灣至山后塘區塊)開展地表清理。經過一天的努力,清表工作全面完成,共完成160多畝的地表附屬物清理。
為加快項目建設進程,項目指揮部在推進過程中采取“總體統籌,分步推進”原則,通過前期的思想溝通、政策引導及現場政策處理等方式,贏得了相關農戶的支持以及配合,政策處理工作順利推進。為下一步項目建設拉開了框架。
鏡頭二:近期,在屏都綜合新區金山大道入口處,工人們正種下一棵棵銀杏、金桂、日本棗櫻等樹種,給建設中的新區增添了新綠。目前,該園區已有23家企業入園,19個開工在建。
實打實交心贏信任
乍一看,這兩個鏡頭似乎毫無關聯。但實際上,無論是土地順利清表,還是項目建設拉開框架,都離不開駐村干部這個群體的辛勤付出。
政策處理幾乎是每個重點工程必須解決的首要關鍵環節。據了解,目前全縣有8大項目指揮部,抽調干部200余人,負責征遷政策宣傳,全力推進全縣重點項目建設,而駐村干部是主力。
2014年年初,松源街道五二村的駐村干部周月英被抽調到指揮部,成為其中一員。
談及這一年的感受,周月英說:“要勝任這份工作,首先就要‘接地氣’,宣傳政策,那就要深入群眾,聯系群眾,面對面的交談,了解他們的想法,針對性地開展工作,讓群眾感受到你的真心。”
這份工作,無法擁有固定的工作時間,不少村民白天都不在家,你不能等他上門來找你,必須主動,所以不少調解工作,也就選擇在中午或晚上。政策處理的關鍵時期,指揮部里的工作人員,幾乎每晚都被工作計劃安排的滿滿當當。
記得,去年在處理香菇市場地塊征遷,村民吳某和葉某因地界不明確,沒法完成土地丈量,征地款也無法發放。為讓項目早日落地,我們組織雙方現場調解,一次不成,我們便組織兩次,三次,經過第六次的現場調解后,雙方最終同意我們所給出的協調意見。
“他們對待工作,不厭煩、很用心。說的話很真誠。”事后,村民老葉說,為了談妥征地事宜,指揮部有關負責人已前前后后為我進行多次調解,而且每次談話都實實在在,不花哨。
對待政策處理中的每一件事,都要有耐心,不能因為別人說些過火的話,你就臉紅。
我們的電話都是24小時不離身,一天電話多的時候能接到100多個,村民的每個來電,都代表著村民的有事想對你述說,我們只有處理好村民的正當需求,讓他們體會到我們的真心與誠意,贏得村民實打實的信任,才使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村民理解這是“國家大事”
屏都新區企業入園、新香菇市場開業……一系列項目建設落地,離不開政策調解員的努力,但他更離不開村民的理解與支持。
沒有村民的理解與支持,工作開展就會舉步維艱。
“香菇市場的建設,將帶動我縣香菇產業的發展,加上政策調解員的用心工作,與我們宣傳政策,我們沒有理由不支持。”松源街道村民老葉說,他的土地正好在項目規劃區內,他理解縣里的發展需要,同意征遷。如今香菇市場建設已初現規模,從設計到施工,指揮部都安排的妥妥當當,減少我們村民的顧慮,希望項目的建設能真真切切的帶動縣里的發展。
“正是有群眾的理解與支持,才讓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周月英感慨道。
工作中也有“委屈”
大部分村民,還是理解和支持的,但也有些村民不理解。
在工作中難免就會遇到比較棘手的調解問題。記得一次土地清表,當時和村民說好的,土地清表將于某日開始,請其土地上的蔬菜和地瓜及時清理。該村民由于有事一直給耽擱了,眼看清表日期就要到了,我通過電話聯系及多次上門告知,村民當時表示會及時處理,但直到清表日期截止,土地上的蔬菜還是沒有清理掉。
如果地瓜和蔬菜不清理掉,那么工程的進展肯定會受影響。于是我與同事商量,決定幫其清理,誰知該村民不但不配合,反而指責我的工作做不到位。清表結束后的次日,他打電話來質問我,我與其解釋,但由于當時,他正在氣頭上,情緒比較激動,說話也比較沖,甚至出現一些辱罵性的話語,但我必須忍耐,更需冷靜耐心的做其思想工作。
那天,我婆婆身體不適,愛人正好單位加班回來,看老人自己從床上爬起、倒茶,愛人急忙上前幫忙,他看我還與人一直通話。他頓時拉下臉來,“月英,你怎么啦?老媽身體不舒服,正需要人照顧……”話還沒喊到一半,便聽到電話另一頭大聲說話聲,同時聽到我不時的解釋聲,便有些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15分鐘后,對方的情緒平穩了些,話語間也不再顯得那么有攻擊性,我抓住這個機會,跟他說道理。近20分鐘的通話后,對方的態度有所轉變。我想下次有機會,我還要親自上門與其說說,讓其理解縣里的政策,支持縣里的發展。
放下電話,想起那些辱罵性話語倍感委屈,眼淚在眼眶里打轉。愛人走過來,拍拍我的肩,安慰我“月英,真是辛苦你了,被人說,還要耐心的賠不是,說道理。平日里我都沒有這么兇過你。”當我聽到老公這么說時,心里的不開心好了些許,但還是覺得有些委屈,回過頭想想如果能讓對方理解,支持縣里的發展事業,我的委屈也算不了什么!
月英在與記者道談到這些委屈時,倒顯得十分平靜,她告訴記者,其實有很多同事,遇到的委屈不比她少,想想,自己的努力能換取縣里的又好又快發展,覺得還是挺值得。
這是一個團結的集體
“單靠一個人的努力,不少工作肯定是沒法很好地完成。”周月英回憶,一次在五二開展土地丈量時,村民老吳死活也不配合。當時,工作多,沒有時間及時了解情況,便先忙完其它工作,晚上邀上五二村村長及同事,去該戶村民家中了解情況。
看到我與村干部及同事一齊上門拜訪,他的態度明顯比白天在田地里的好許多。“沒想到你們這么用心,白天工作辛苦,晚上也不休息,還特意上門來了解情況。”老吳得知我們的來意后說道,我的田里種有木蘭樹,還沒有找好買家,我現在同意丈量,等到清表時,還沒有找到買家,怎么辦?
得知老吳是為這是擔心,我們給老吳講了縣里的補貼政策,同時,表示會幫老吳一起想辦法。
第二天,我回辦公室與其他同事,說了這事,大伙都將該事放在心上,紛紛為老吳的木蘭樹找買家,沒想到,這事還真就給解決了。
第三天,我再次找到老吳,告訴他,這事解決了,他非常滿意我們的效率和用心,同意丈量土地,簽了字,還特意到我們辦公室以表謝意。
周月英只是各大項目指揮部中的一員,像她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正是這些項目指揮部的工作人員,齊心協力,團結協作,為項目建設的順利推進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縣里的大大小小的項目才能得以順利落地。讓我們向這些工作人員道一聲:你們辛苦了!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刊登廣告 | 聯系我們
慶元縣融媒體中心主辦 © 慶元網版權所有 保留所有權利 浙江在線加盟單位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3120200042 ICP備案號:浙ICP備20028743號-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