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態產業發展新樣板開啟產業富縣新征程
——三論學習貫徹縣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命脈,是富民之基、強縣之本。五年的持續拼搏,我縣產業發展邁上了新臺階,站上了新起點;面對新形勢、新常態,我縣產業發展又面臨著新問題、新挑戰。縣第十四次黨代會,高瞻遠矚,革故鼎新,精心謀劃,把生態產業作為縣域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幸福的根本來抓,提出要努力形成以“生態工業為支撐、以特色農業為基礎、以生態休閑養生旅游為支柱”的產業體系,打造生態產業發展慶元新樣板,吹響了深化產業富縣的奮進號角!
深化產業富縣,必須在生態工業大轉型上求突破。牢固確立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經過不懈努力,我縣工業經濟持續增長,結構不斷優化,但是隨著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工業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一系列短板和局限性也愈加突出,轉型升級成為我縣生態工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堅定生態工業發展信心,營造支持壯大實體經濟的深厚氛圍。要在優化生態工業發展平臺、實施創新驅動、加強品牌建設、企業做大做強上求突破,推動制造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傳統主導產業改造提升,打造“食用菌強縣”“全國竹木制品研發生產基地”“世界鉛筆研發生產基地”;一手抓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推動生物醫藥、綠色能源、智能制造、信息經濟等新興產業在我縣的蓬勃發展。深化產業富縣,必須在生態農業大融合上下功夫。我縣是典型山區農業縣,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現代農業不是耕地、種菜簡單的“平面圖”,而是農業與各種要素相融合的“立體畫”。農業與二三產的融合,要以大農業理念推動農業產業大發展,由種養業態向精致農業、休閑觀光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等領域深度拓展,培育美麗農業新業態。
農業與科技的融合,推廣智慧農業,促進食用菌、高山有機茶葉、中藥材、甜桔柚等傳統特色農業轉型升級,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積極鼓勵社會資本牽手現代農業,引進一批現代農業綜合體,進行規;、集約化生產。發展電商農業是大勢所趨,把農村電子商務打造成為農民銷售農特產品、推介鄉村旅游和民宿消費的大平臺。
深化產業富縣,必須在生態休閑旅游業大繁榮上見成效。旅游業是朝陽產業、富民產業,一業興則百業旺,必須搶抓高鐵時代新機遇,全力推進生態休閑旅游產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檔次提升。要實現旅游項目100億工程,實現旅游收入超100億,達到主客共享的全域景區化目標,前景誘人,任務催人。挖掘地方特色文化,發展健康、休閑、養生等產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民宿經濟,深化農旅、體旅融合,擴大休閑養生旅游的知名度美譽度,空間廣闊,潛力巨大。要統籌發展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不斷加快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商貿、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水平。
盛會謀定大局,發展重任在肩。在“與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的關鍵時刻,“產業富縣”是科學選擇,更是使命擔當。全縣上下要按照縣第十四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產業發展,凝心聚力、久久為功、苦干實干、擔當奮進,共同創造無愧于歷史、無愧于人民的產業富縣宏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