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上午,烈日當空,在329省道翔龍隧道口,一場拆違整治行動正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
早晨7:40,負責騰空的工作人員首先進場,將存放在違章建筑內的大量管道材料搬運出來,他們有的排成一條長龍,把一袋袋物品手遞手傳到空地上,有的用手捧、用肩扛,將大批堆放物搬離違法建筑。
伴隨著轟隆隆的聲響,挖掘機隨后開始進場,只見它揮動著長長的“臂膀”,向違建建筑移近,大臂一揮,“轟隆”一聲,違章屋棚應聲而倒。
據了解,經縣國土局、執法局、住建局等部門認定,該區塊涉及兩戶用地建筑,原為農田,戶主分別為鮑某某、吳某某。2004年,縣城過境公路工程建設指揮部曾臨時租賃鮑某某的農田用于棄土及龍山隧道石塊堆積,租賃吳某某的農田用于工程隊建設臨時住宿、放置工具器材等的簡易房,租用期滿后,由戶主自己負責復墾,但鮑某某、吳某某均未履行到位,又出租給他人用于經營活動。
據縣國土局執法大隊長王家興介紹,由于鮑某某、吳某某均沒有辦理相關的用地審批手續,因此都屬于違法用地建筑。此外據縣市監局副局長吳衛東介紹,違法建筑內還有經營商戶,存在不合法現象,這四家經營戶經營地址和營業執照的地址不相符,早已責令其改正、搬離。
拆違就是一場“硬仗”。為了保證拆違工作順利開展,當天共出動行政執法隊員、公安干警、應急民兵以及市監、國土、住建、消防、人民醫院等部門和松源街道干部100多人分成拆除組、維穩組、后勤保障組等7個拆違小組,在周邊拉起警戒線,設置安全警示語,一邊進入現場開展拆違,一邊保障外圍人員與過往車輛的安全。
經過4個多小時的奮戰,部門合力、干部齊心共拆除違法建筑面積達2500多平方米,徹底啃掉了這塊硬骨頭。
拆違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前期工作協調。針對該區塊的拆違整治,6月22日,由副縣長黃立飛組織,專門成立了民俗博物館區塊周邊整治工作組,由松源街道牽頭,國土局、縣住建局、縣執法局、縣公路管理局、縣市監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
“自從工作小組成立之后,我們多次去做戶主的思想工作,但是這幾個戶主不太配合。”縣民俗博物館周邊整治小組副組長吳一飛說,松源街道還認真開展調查,先后走訪當年有關人員及知情人和此次整治涉及對象本人。
與此同時,工作組給鮑某某、吳某某送達了限期拆違通知書、斷電通知書,并給租賃在該區塊的四家承租戶送達了限期整改通知書、限期搬離通知書。經過多方動員和協助,四家承租戶中吳東良戶和張石根戶已將物品搬離完畢,另外2戶未找到場地,但搬離了部分物品。
“這一次,縣委縣政府下定了決心,我們執法局作為職能部門,已經發布整改通知書,限期整改,限期拆除,但違法建筑戶主整改不到位,于是我們今天組織助拆。”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副局長吳志斌,今后執法局還將繼續堅持對違章建筑“零容忍”的態度,有違必拆,露頭就打,堅決杜絕違建問題“回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