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9號臺風“納沙”、第10號臺風“海棠”即將影響我縣,屆時將帶來強風、暴雨天氣。請廣大菇農災前做好菇棚加固除險、棚內開溝排水防止菌棒受淹、人員撤離等預防措施,災后做好受損菇棚修整、受淹菌棒處理、環境清理等生產自救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災害損失。
“強臺風、暴雨期間香菇菌棒應急管理措施”介紹如下:
一、災前預防措施
1、菇棚加固除險:菇棚可用木樁、毛竹、鐵絲等進行加固除險。
2、菇棚四周開挖排水溝,防止菌棒受淹。
3、做好人員撤離,確保人身安全。
二、災后生產自救措施
(一)損壞菇棚修整
倒塌或嚴重毀壞的菇棚要重新搭建,損壞程度較輕的菇棚可用木樁、毛竹、鐵絲等進行加固。棚頂及四周重新覆蓋薄膜和遮蔭物,避免菌棒日曬雨淋,發生高溫高濕爛棒現象。
(二)受淹菌棒的處理
1、將受淹、受埋菌棒清理出來,用2%石灰水或2%漂白粉水溶液擦洗干凈菌棒表面后,移至陰涼、干燥、通風、避光的場所堆放。
2、吸水過多的菌棒:用以上方法處理后,將菌棒的兩個頂端塑料袋用小刀割1道3—4cm長的直口,斜立于畦床上,讓其自然瀝去多余水分;或者選擇陰天或晴天的早、晚時分進行刺孔通氣,濾去棒內多余水分,促使菌絲恢復生長。
(三)機械受損菌棒的處理
1、因受到劇烈振動影響,有些品種的菌棒會出現提前不適時出菇現象,應及時對菇蕾采取挖除、擠壓等措施,避免因大量出菇而過早消耗過多的營養。
2、嚴重受損斷裂的菌棒,應將其斜立于畦床或立柱邊,讓菌絲盡快恢復生長并使斷裂處盡快愈合。
(四)菌棒培菌場所的清理
對于洪水淤積培菌場所,一是排干菌棒堆放場所(菇棚或室內培菌室)的積水;二是將受淹、受埋菌棒清理后搬至通風陰涼處;三是將培菌場所內的淤泥、砂石和雜物清理干凈,并鋪上一層新的沙質土;四是進行環境消毒處理:室外菇棚——在地面、畦床、培養架及周圍環境撒上一層生石灰吸濕消毒;室內培養室——在地面撒上生石灰或漂白粉,地面和墻壁用2%石灰水噴灑或擦洗。
(五)災后病蟲害防治
1、做好菇棚或室內培菌場所的清理及消毒處理工作。
2、加強通風降溫降濕,使菌棒堆放場所保持陰涼、通風、低濕狀態,減少在后期高溫季節的燒菌爛棒現象發生。
3、藥物防治:菇蚊等蟲害可用噴灑低毒低殘留的殺蟲藥劑進行防治;已感染綠霉(綠色木霉)的菌棒可采用石灰水、撲霉靈等藥劑進行浸泡或表面擦洗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