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論學習貫徹縣委十四屆五次全會精神
“做足‘特’字文章,發揮生態優勢,走綠色發展的新路”,縣委十四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進一步明晰了慶元縣域發展路徑,吹響了增創縣域發展新優勢的進軍號。
謀定而后動,定位準確,縣域發展方能行穩致遠。省委提出學習推廣嘉善經驗,建設“特、富、美、安”新縣域,擺在第一位的就是“特”,要求確立特色鮮明的縣域發展定位。作為“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慶元理應保持“生態立縣、產業富縣、開放興縣”的戰略定力,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獨辟蹊徑,努力把生態特色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發展優勢,打好最美生態牌,朝著“生態環境質量、生態文化建設、生態制度保障全國領先”的目標邁進,率先在綠色發展中崛起,為全省“大花園”建設作出示范、打造樣板。
挖掘最大特色。實現縣域錯位發展、特色發展,挖掘自身特色比較優勢是基礎工程、必要前提。生態環境優勢是慶元最大的特色優勢,必須深挖細究,精雕細琢。在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特別是建設美麗“大花園”,勇爭最美“花骨朵”,更要認清1898平方公里每一地每一域最具特色的自然資源,知其特色鮮明之處,曉其別具一格之地。要精細化、立體化挖掘水、空氣、土壤、森林、生物多樣性等資源特色,潛心儲備,厚積薄發。在充分保護的基礎上,合理開發和利用好優質生態環境這一“天賜良源”,努力讓坐擁生態富礦的慶元,實現以“特”取勝。
培育競爭優勢。“每寸海拔都有競爭力”,慶元擁有江浙第二高峰——百山祖,海拔1000米以上臺地資源豐富,86%的森林覆蓋率更是全省第一、全國前列,是天然氧吧、避暑勝地、養生樂土,生態特色優勢明顯。但特色優勢不直接等于競爭優勢,綠水青山不會自動轉化為金山銀山。必須開拓思維、學習先進,選好切入點、抓住著力點,對特色優勢加以培育和提升,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融合為突破,以全域森林旅游為抓手,加快培育生態經濟新引擎,不斷增強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加速打開“兩山”通道,努力將特色優勢轉化成為競爭優勢、發展優勢。
堅定路徑自信。特色優勢的轉化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須持續發力,保持定力,久久為功。要以改革思維補短板、揚特色、創優勢,依托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試點、省級低碳縣試點等重大改革試點項目,下大氣力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性安排,為持久保持“全國生態第一”提供制度保障。借助科技創新手段,以釘釘子的精神,持續深入地打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六邊三化三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大搬快治”等環境整治組合拳,讓美麗環境催生美麗經濟,創造美好生活。大力弘揚生態文化,豐富載體,拓展陣地,匯聚起共建共享生態文明的強大合力,不斷推動和提升“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路徑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