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邊的黃泥墻都要塌了,房子的木頭也快爛完了。”吳昌錫指著自家行將就木的老房子,卻又高興地介紹著。他說,自家這幢老房子建了有31年,曾經也翻修過幾次,只是沒想到這么快就又面臨著坍塌的風險。
就在幾個月前,縣里派出房屋使用安全鑒定專家來到各鄉鎮排查危舊房,共排查戶數47752戶,排查面積1333.71萬平方米。其中,我縣存在安全隱患危房5108幢,其中農村危房4894幢。吳昌錫家也被認定為屬于可以加固維修的C級危房。
日前,記者來到龍溪鄉魚川村,看見村民吳昌錫正在老房子內忙著處理房屋修繕用的木頭。“以前總擔心房屋漏雨,自己年紀也大了,不好爬到樓頂上去修。現在政府補貼部分,自己也負擔一點,當然也更加高興和努力。”吳昌錫說,十九大召開的時候,全家人都坐在電視機前收看,雖然有些話聽不懂,但是聽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鄉村振興”,讓他這個生養在農村的人眼里放了光。
“偏遠鄉鎮最大的問題集中于危舊房,房子大多建于上世紀80年代左右,多為土木結構,不少危房的墻體已開裂,一些村民自行用木梁進行加固。”龍溪鄉魚川村村委會主任吳昌安介紹,面對年久失修的老房屋,刮風下雨或是平時經過,村民都很是擔心。
同樣擔心的魚川村村民葉發珠今年已經70多歲了,“形勢這么好,老人家也愛好看,更要配合政府進行修繕。”記者跟著她來到家里,看到葉發珠家的后門旁夯土墻已經有了裂痕。老人家說,自家的房1986年建造,已經大翻修過兩次,距離上次修才過了七八年。
“兒子讓我不要修了,去外邊養老。”葉發珠高興地說道。但是她覺得老家是根,又有這么好的政策支持,肯定得修好。“第一不要漏,第二要弄好”老人家念叨著。
吳昌安常常在村里巡查的路上碰到葉發珠,老人家都會囑托他“要把全村的房子都修好”。“今年農村危舊房治理的政策在我們農村很受歡迎。我們也覺得這個危舊房如果不修,住在里面老人很不安全,修了以后對這些老人居住安全能更放心。”吳昌安說,很危險的修不上去的會進行拆除,能修上去的則聯系農戶,一幢一幢修上去。
據龍溪鄉黨委委員、副鄉長沈毅介紹,下一步他們將全力推動茶文化和古村落保護,大力改善農村的人居環境,全力推進龍溪鄉茶香小鎮建設與全域旅游發展。
截止10月20日,2017年我縣危房治理任務已全面完成,共完成城鎮危房治理214幢,農村危房治理1631幢、涉及2840戶,并將于2018年6月前完成剩余農村C類危房6518戶治理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