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輪消除集體經濟薄弱村三年行動的推進,濛洲街道周墩村三委干部努力尋求集體經濟發展路子,通過盤活集體資產,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0.78萬元增加到7.78萬元,總收入達13萬元,出色地完成了2017年的“消薄”任務。但面對與其他村的發展差距,周墩村依然在尋找致富出路。
“周墩村地處城郊結合部,地理位置優越,但因錯失舊城改造的發展機遇,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周墩村委會主任吳學銘告訴記者,2017年以前,村集體僅依靠山林、大會堂場地等出租實現經營性收入0.78萬元,總收入不足10萬元。面對機遇的錯失,區位優勢轉化不了經濟優勢的困境,村三委經過深入分析,決定將盤活村集體廠房空地作為“消薄”對策。
“該空地的前身是畜牧場,占地面積約1800平方米,是集大米加工、倉庫于一體的多功能房產。早期,畜牧場租金僅0.6萬元,屬‘廉價出租’,2016年合同期滿,將廠房發包給了天馬木業經營,租金提升至9萬元。但因2017年火災影響,廠房停止運營,租金收入也沒了著落。”吳學銘告訴記者,村三委干部試圖尋求“雙贏”的發展辦法。經過村三委干部和承包方的多次協商,最終達成廠房主要由承包方出資重建,村集體承擔10萬元,且廠房的所有權歸村集體所有,租期十年,頭五年租金為7萬元,后五年增至9萬元的協議。這樣不僅使承包方能夠繼續生產,村集體的租金收入也有了保障,更讓村集體的損失得到賠償。目前該廠房已經正常運營,而租金也順利收回。
除了盤活村集體廠房,周墩村還將范圍內的3、4片林地租給種植戶種植茶葉、果樹等,既解決了荒地問題也讓村集體增加了部分收入。
“目前,周墩村雖已成功摘掉薄弱村的帽子,但村三委干部仍對錯失舊城改造發展機遇感到惋惜。若舊城改造項目能落成,通過整合村集體2600多平方米的土地資源,酒店、小戶型公寓等房群將拔地而起,加上適時引進優質資源,預計能為村集體創收500萬元以上的收入,有機會逆襲為慶元首富村。”吳學銘表示,目前,村三委干部正致力于對戶籍所在村民開展挨家挨戶的民意調查,并帶著民意再次申報,希望縣里能夠重新啟動舊城改造項目,并依托該項目推動周墩村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