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左溪鎮石塘村300多株老香榧樹順利完成招投標,成功與中標單位簽訂10年的流轉合同。該項目預計可為石塘村村集體增收60多萬元,成為黨建引領“消薄”工作的生動樣板。
“去年新村委上崗后,首次提出將香榧作為村集體產業全面管理,促進村集體增收,當時村民大多都認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望著合同,石塘村黨支部書記鄭漢川感慨,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大家近一年的努力,實現了這一目標,為石塘村強化管理,盤活存量資產保值增值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長久以來,石塘村坐擁香榧林這一優質生態資源,但卻因利用不足、缺乏管理等諸多原因,造成雖有好產業卻無法促進村集體增收的尷尬局面,使得村集體收入嚴重滯后于其他行政村,村集體經濟一直無法盤活,成為集體經濟薄弱村。
年初,石塘村黨支部決心將香榧作為村集體產業全面管理,把香榧產業作為石塘村脫貧增收的突破口。
經過長達7個月的思想動員,在石塘村黨支部全體黨員的不懈努力下,順利說服滯留戶簽約動遷,解決村民疑問,既實現12年后石塘搬遷村的“大團圓”,也讓香榧流轉項目變不可能為可能,贏得了全體村民的支持與肯定。“黨建+產業”也隨之成為石塘村“消薄”增收的新平臺。
“有了這筆錢,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村里可以更好地為大家服務。”石塘村民胡老伯說,人人都在念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才是真的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樣板。
鄭漢川告訴記者,盤活集體香榧管理增收創收是石塘村鄉村振興戰略過程的第一步,村里將用好村集體的每一分錢,把錢投入到村集體產業發展中,實現村集體的長效造血。
除了“黨建+產業”,石塘村支部還積極以“黨建+創業”開拓扶貧新路徑。
作為搬遷村,搬遷縣城,遠離鄉村,部分村民的就業成了大問題。為破解這一難題,石塘村黨支部前后上門走訪聯系了鴻星文具廠、德長竹木有限公司等企業,并成立了3家專業經濟合作社及6個來料加廠點,直接為村民創造110余個就業崗位,有效解決了村民就業難問題。
鄭漢川表示,接下來,石塘村將以香榧留轉承包作為起點,為多渠道引水蓄水,將”雙增“工作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動力源泉。同時,繼續把黨建工作與“消薄”工作相結合,在多方面積極探索,提高村集體“造血”能力,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工作與農村黨建工作的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