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聚焦“如何發揮優勢,如何補齊短板”兩個關鍵問題,富有前瞻性、創造性地提出了“八八戰略”,全面系統闡釋浙江的八個優勢,提出改革發展的八項舉措,成為引領浙江未來發展的總綱領、推進浙江各項工作的總方略。
今年是“八八戰略”實施15周年。15年來,歷屆慶元縣委始終以“八八戰略”為指引,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推動“八八戰略”在菇鄉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踐行“八八戰略”的15年,慶元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豐碩。2002年—2017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從10.34億元增加到69.5億元,年均增長10.7%;人均生產總值從5920元增加到50306元,年均增長12.2%;固定資產投資從3.53億元增加到58.42億元,年均增長20.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4年的9657元增加到33805元,年均增長10.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2年的2580元增加到15626元,年均增長12.4%。
15年久久為功,慶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七個新跨越”——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跨越
15年來,慶元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慶元囑托”,實施“生態立縣”發展戰略。全縣森林覆蓋率從83.5%提高到86.06%,增加2.56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一、全國前列;摘得“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金字招牌,兩次獲省“五水共治”大禹鼎;成功創建國家生態縣,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榮膺中國綠色競爭力最強縣,生態環境質量公眾滿意度從2012年的74.9提高到2017年的88.9,連續五年位居全省第一。
這些年,全縣累計完成封山育林3.5萬畝,綠化造林18.7萬畝,率全國之先發放第一筆林權抵押貸款,2008年開始取消東部13個鄉鎮的工業考核;在全市率先設立縣級生態日、實行生態環保工作一票否決制度;用不到2%的土地空間承載了全縣90%以上的生態產業;持續推進污水革命、廁所革命、垃圾革命。
生態產業培育實現新跨越
15年來,慶元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調研時“力爭把具有一定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的產業做大做強”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生態最大優勢,大力培育特色產業,綠色發展動能加快積蓄,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從30.8:31:38.2優化為11.7:40.8:47.5。
15年來,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5.35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71.31億元,外貿出口總額從2003年的0.61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7.92億元,均增長13倍。建成全國規模最大的新香菇市場,鉛筆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25%,6家竹制品企業專項產品居全國乃至世界第一,4家企業入選省“隱形冠軍”企業培育庫,先后獲得“中國食用菌產業基地”“中國鉛筆生產基地”“中國竹制品產業基地”三張“國字號”金名片,省工業強縣綜合評價排名居全市第三。
15年來,我縣創成百山祖國家4A級旅游景區,“尋夢菇鄉養生慶元”“中國避暑勝地”“江南一流旅游目的地”等旅游品牌加快打造,旅游綜合收入從2003年的0.05億元增加到19.25億元。
15年來,我縣培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5家,數量持續位居全市第一,食用菌產業、竹產業入選省示范性農業全產業鏈,“慶元800”農業品牌加快打造,香菇、灰樹花、錐栗、甜桔柚等一批名優農產品馳名全省乃至全國。
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新跨越
15年來,慶元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全面消除“4600以下”貧困現象,打響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城鄉收入倍差從2004年的3.3縮小到2017年的2.16,城鎮化率從2000年的27.05%增長到2017年的54.5%。
一方面,新一輪縣域總體規劃編制基本完成,屏都綜合新區加快建設,“一江雙心、一環雙城”的城市主體框架基本形成,建成區面積從2003年的3.88平方公里擴大到2017年的9.0平方公里;啟動實施舊城改造面積18萬平方米、城市立面改造近4萬平方米,建成濱水綠道28.6公里;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啟動省示范文明縣城創建。
另一方面,“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深入推進,“三改一拆”“六邊三化三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等工作成效明顯,建成美麗鄉村精品村17個、美麗鄉村風景線3條;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啟動鄉賢助推鄉村振興“115”工程,建成鄉村振興講習所19個,創成省市級農家樂特色村及精品民宿20余個、省3A級景區村莊3個;提前完成“大搬快治”三年任務,建成全省最大下山搬遷安置小區,累計完成生態搬遷4.2萬人。
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新跨越
15年來,慶元持續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成,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84.8%、98.7%。建成香菇博物館、廊橋博物館及74家農村文化禮堂,“月山春晚”獲國家文化最高榮譽獎——“群星獎”,成功打造“世界香菇始祖朝圣地”品牌,“浙江慶元香菇文化系統”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慶元廊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7年,縣財政對文化的投入總額達7729萬元,是2002年的8.9倍。
15年來,我縣創成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啟動省教育基本現代化縣創建和省農村學前教育補短板改革試點,高考成績實現“七連增”,完成人民醫院、中醫院改造提升,遷建慶元二中、菊隆中學,引進民辦蔚文學校,動工建設縣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縣體育中心項目,人民醫院遷建項目前期加快推進,“健康慶元”建設全面啟動。
創優發展環境實現新跨越
15年來,慶元牢牢扭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緊扣法治、平安兩個重點,厚植軟硬環境優勢。繼圓夢高速后,又圓鐵路夢,慶百公路、慶元大道、蘭溪橋水庫擴建工程、松源220千伏輸變電工程、雙苗尖風電場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落地,仙居至慶元公路慶元段工程、慶景公路、慶壽高速等一批重大前期項目加快推進,發展硬環境實現重大改觀。
15年來,我縣不斷健全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體制機制,支持政府依法行政、人大依法監督、政協參政議政,各領域法治化水平得到顯著提升,獲法治浙江建設十周年工作先進集體,“法治慶元”建設穩步推進。打造“五臺合一”社會治理模式,獲首批“全國創新社會治理示范縣”,實施“大調解”“大化解”“大防控”三大工程,鄉鎮“四個平臺”建設扎實推進,連續13年獲省平安縣稱號,捧回“平安金鼎”,“平安慶元”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深化改革開放實現新跨越
15年來,慶元把改革開放作為增創體制機制優勢、激活縣域發展活力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不斷深化。相繼立起鄉鎮機構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響的改革品牌,成功爭取省級以上改革試點近20項,全力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省率先實現“只進一家門,辦成百家事”,實現38個涉審部門事項100%進駐辦事大廳,全縣1401個事項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國家主體功能區建設、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省級低碳縣等一批改革試點落地見效。
15年來,我縣深入實施“開放興縣”發展戰略,在社會治理、鄉村振興、文化送親、治水、醫療等領域開展浙閩邊界合作;與湖州長興、嘉興嘉善等4個縣區建立“山海協作”關系,與省公路局等4家省直部門建立結對幫扶關系;以高質量招商推動高水平開放,推出招商引資“五百工程”,在全省首推“招商局長”制,產業鏈招商實現重大突破。
全面從嚴治黨實現新跨越
15年來,慶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提出的“鞏固八個基礎,增強八種本領”的要求,持續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高質量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等系列活動,全面落實“整鄉推進、整縣提升”,提前完成“消薄”工作“雙百”任務,基層黨建工作實現具體化、項目化、制度化、常態化。
15年來,我縣堅持一線錘煉干部,實行縣領導領銜重點項目、“月月現場會”“對標大比拼”工作機制,開展“紅黃綠”榜評價,設立“金牛獎”“蝸牛獎”。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創新“技能型鄉鎮政府”建設,培養技能型干部,獲總書記點贊;開辦百名青年干部和百名項目技能干部的“雙百”培訓班;實施人才儲備金、“星期天工程師”等制度。推出三級“書記信箱”。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2011年以來,對16個履行主體責任不力的單位實施“一票否決”,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8起,處理人數41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態進一步形成。
15年的實踐充分表明:只有堅定不移沿著“八八戰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充分運用“八八戰略”蘊含的優勢論,挖掘特色,放大優勢,才能在激烈的區域競爭中突出重圍,實現更寬領域、更高質量的跨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