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隨著在鎮內打工的外來人口增多,來吃飯、住宿的客人也越來越多了。”日前,在竹口的“廊橋人家”農家樂,負責人許愛貞說。
記者跟著許愛貞走進裝修成廊橋風格的大門,好似進入了一座廊橋,仿佛有微微的清風吹面而來,讓人卸下一身的疲憊。
再往里走,便是寬闊的用餐大廳,四方桌、長腳凳,讓人感覺到了農家廚房用餐,簡樸卻又別具風格。而“廊橋人家”的房間也是簡單、整潔、雅致,讓人有種回家的感覺。
“之所以叫廊橋人家,是因為農家樂開在鎮內的廊橋邊上。”許愛貞說,也因為這樣,所以農家樂的裝修透露著一股古樸美。
坐在農家樂里,透過大門往外一看,阜梁橋盡收眼底,廊橋人家賞廊橋,美麗景色交相輝映。
許愛貞是竹口鎮竹中村人,原先和丈夫葉小明在外地做點生意,后來,許愛貞眼見父母年紀愈大,為了方便照顧,于是便產生回家鄉生活的念頭。
2016年,許愛貞和丈夫葉小明回鄉開起了廊橋人家農家樂。
“房子是親戚的,我租來后先后投資了90余萬元進行裝修和購置設備。”許愛貞介紹,目前農家樂最多可容納餐桌10余桌,客房8間。
為了增加農家樂的客流量,許愛貞夫婦積極向外界學習經營手法,結合竹口本地流動人口的特點,總結出自己一套經營模式。
“菜色主要跟著當季的‘流行趨勢’和時令蔬菜走,口味以竹口本地土味燒法為主。”許愛貞說,一個菜色再好吃,客人也會吃厭煩,所以她會每隔段時間更換主打菜,滿足來自各地不同的客人,同時為保證菜品新鮮,每種菜都是許愛貞在各個村精心挑選的。
基于農家樂的生意主要依靠園區企業外來人口和鎮上紅白喜事招待的外來客人的消費,因此,“廊橋人家”定位是成為來往客商旅途中的休憩驛站,以整潔舒適的環境、美味可口的地方小菜,為結束一天繁忙工作的客人們提供溫馨的服務。
竹口鎮是我縣工業大鎮,全鎮共有企業37家,其中瓦窯山工業園區入駐企業20家,目前鎮內外來務工人口大概有3000余人。2018年將啟動三期400畝工業用地的開放,屆時外來人口數量還會上升。
“隨著竹口工業的快速發展,大大帶動了鎮內的人氣,屆時,我們農家樂的生意也會更好。”許愛貞說,農家樂的生意跟著全鎮人氣走,在旺季時吃飯和住宿天天爆滿。
接下來,許愛貞打算流轉一塊田地改造成農家庭院,開挖魚塘,種植蔬菜,養殖雞鴨等禽類,一方面為農家樂的食物補充來源,另一方面也讓前來的游客能夠親身體驗垂釣、種菜等農事活動,增加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