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龍溪鄉西溪村外出鄉賢在回鄉慰問村內老人時,忍不住拍照在朋友圈曬起家鄉的變化,短短幾分鐘就引來一大波好評和點贊。
卷簾門上精致獨特的山水詩畫,赤膊墻改造后充滿茶香風情的圖繪,老屋坍塌圍坎下辛勤采茶的采茶女,一首首經典的茶經,這些隨處可見的藝術家的“小心機”,使古老的小城鎮充滿濃濃的藝術氣息。
“我把龍溪的照片發到朋友圈,在外老鄉看了都不敢相信這是老家,都想回來看看!”在外經商的楊先生興奮地打開微信展示給朋友看,100多條留言讓他開心不已,“往年都是等到臨近年關才回來,今年特地提早回家,想要多看看新龍溪。”
整治線亂拉、道路白改黑,景觀建設體現茶香文化主題,灰房、旱廁、豬欄等拆后建設茶香小園,以前家禽隨意游走、雜物亂堆亂放、亂搭亂建現象嚴重的龍溪脫胎換骨,在外鄉民們看到照片后紛紛贊嘆起家鄉新變化,歸鄉之情油然而生。
據悉,2016年起,龍溪鄉以“三改一拆”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采取“拆違還路、拆違治臟、拆違增綠、拆違添景”等有機結合,優化生態環境,美化村莊面貌,打造浙閩邊邑·茶香風情小鎮。
兩年多來,該鄉全面拆除整治范圍內的違章建筑50000多平方米,整治赤膊墻8000多平方米,累計開展環境整治300多次、清理垃圾1000多噸,整治點位3000多處、亂搭建1000多處、簽訂門前三包承諾書200多份。
如今的龍溪鄉,有了自己的健身廣場、停車場、文化禮堂;2萬多平方米的違章小屋拆除后,變成了整潔的沿溪景觀帶;污水橫流的背街小巷平整后變成了干凈的村道;一條條斷頭路的貫通使得道亂占、車亂停等亂象得以解決,不僅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村內臟亂差的現象也有了極大的改善。
看著眼前日新月異的小城鎮,龍溪鄉黨委書記吳達校十分欣慰,“希望通過小城鎮創建,讓特色與旅游比翼發展。通過鄉域內的資源稟賦,打造一批旅游點、民宿、農家樂特色村,讓鄉村振興戰略在龍溪落地生根。”
吳達校表示,小城鎮創建永遠在路上,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下一步,針對特色景點的打造,龍溪鄉將結合日益完善的民宿發展,通過建設茶香公園,修復古道,亮化龍溪等項目建設,使旅客游完龍溪自然風光后,也能欣賞到夜幕下的龍溪美景,做好做全龍溪旅游文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