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讓下山脫貧安置社區成為新的城中村
政協委員吳麗娟
從2003年開始,基于下山脫貧、地質災害搬遷等需要,我縣相繼建設了洋墩、同濟、同德、同心4個安置社區,目前居民5820戶、1.99萬人。當前,下山脫貧安置社區管理工作存在著行政成本相對高、人戶分離較普遍、權力職責不相對等、公共服務不到位等問題。為此建議:
1.變革社區管理模式,增強社區居民自治意識。選擇物業市場化改革試點社區,引入社會化物業公司,建立居民業主委員會和物業議事機制,加強社區黨組織領導的社區居委會、業委會協調和監督功能。通過提高服務質量來贏得社區居民的認可度,通過居民繳納物業費增強社區居民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改變安置社區中政府“全額買單”的現狀。
2.加快體制機制轉型,提高社區居民歸屬感。適度統籌村級組織運轉經費和村干部報酬等資金,按一定比例落實戶籍地和居住地黨委考核分配,同時從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中劃撥一部分作為社區共建經費,黨員先鋒指數考評由黨組織所在地和居住地共同負責。實行網格化管理,逐步淡化行政村概念。探索搬遷村“三資”管理辦法。
3.優化隊伍創新服務,提高社區管理能力。加強業務培訓,打造“肯干、會干、能干”的社區干部隊伍。大力培育和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及專業社會工作機構,支持專業化社會服務組織承接糾紛調解、健康養老等公共服務,切實為居民提供精準有效服務。
干部健康“透支”亟需“充值”
政協委員胡順山
近年來,我縣建設項目多,基層干部的工作壓力也很大,許多干部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產生的主客觀原因有生活方式不科學、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心理壓力大等,為此建議:
1.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身心健康。一是要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健康單位、健康企業、健康食堂、健康酒店等健康環境創建。二是要注重體育鍛煉。三是注重常規體檢。
2.加大健康教育宣傳,讓健康理念深入人心。縣健康教育所要深入各單位、社區、企業、學校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城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深入到各單位開展簽約醫師服務。
3.加強社會心理干預,為干部解憂。一是要通過多種具體的活動載體對心理健康知識進行廣泛深入宣傳。二是要把心理健康知識列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三是加大對縣級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的投入,聘請心理專家坐陣解答干部心理問題,幫助基層干部重塑積極信念。
4.加大體育設施投入,創建健康環境。要加大公共場所體育設施的投入,加快建設綠色步道、健康公園等基礎設施,為各單位組織干部健康鍛煉提供更多活動場所。
5.關愛干部,讓干部有存在感。一是進一步加大從基層一線選拔干部的力度。二是探索制定基層干部保障激勵機制,在家屬就業、子女上學等方面出臺具體政策,切實解決干部后顧之憂。三是真正落實容錯糾錯機制,對于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要寬容,讓干部輕裝上陣,全身心投入工作。四是要為基層干部按好解壓的“暫停鍵”,保證適度的休息時間。
通經活絡打造城區暢美路網
政協委員蔡芬
近年來,我縣積極推進城市化進程,縣城道路規劃建設日趨完善,城區路網通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道路建設還存在布局不合理、通達性較差等問題。為此建議:
1.加快拓寬改造大濟路。大濟路是城區連接松源溪南北的新建路、后田老街、石龍新街、濛洲街、東環路的重要通道,建議盡快啟動拓寬改造大濟路工程,以發揮后田大橋作用,順暢南北兩岸通行。
2.打通云鶴路—星光路。當前,山徐片、職中片與星光片的聯系,大多經松源街、濛洲街(原府后街段)通行,甚至要繞行石龍街。這樣通行既不便捷,還加劇了上述線路的交通擁堵。建議將打通云鶴路—星光路列入重點民生項目加快推進。
3.拓寬改造濛洲街(府后街路段)。結合舊城改造,抓緊啟動濛洲街(府后街路段)改造工程,使濛洲街成為我縣標志性的樣板示范街。如果一時難以啟動,路面也應該想辦法抓緊進行適當整修改造。從長遠規劃看,濛洲街可繼續向西延伸,通過山體隧道,將中心城區與江濱區塊連成一個整體。
4.升級改造慶元大橋和濛洲橋。結合慶元大橋兩岸區塊舊城改造,及早升級改造慶元大橋。為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可以考慮將濛洲橋移至松源溪其他河段,在現址建造一座兼顧車輛、行人通行功能的大橋。
5.加強管理保證道路通行順暢。交通管理部門和城市管理執法部門要進一步加大路面巡查執法力度,及時嚴肅查處車輛亂停亂放、違章行車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