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百山祖國家公園的結緣,始于2017年,麗水市人民政府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的要求,開始啟動國家公園創建工作。2018年底,麗水市政府和國家林草局調查規劃設計院結為戰略合作伙伴,共同研究提出國家公園設立試驗區工作方案,并報經國家林草局同意。2019年4月,按照設立試驗區工作方案,我們對百山祖國家公園擬建區進行科學考察,調查隊一行20余人,懷著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開啟了這次不同尋常的綠色之旅。
秀山麗水 天生麗質
麗水,地處浙江省西南山區,長壽之鄉,生態名城,森林覆蓋率高達81.7%,華東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市域總面積1.73萬平方公里,占浙江省六分之一。下轄蓮都、龍泉、青田、云和、慶元、縉云、遂昌、松陽、景寧9個縣市區,人口270萬。麗水古稱處州,《名勝志》記載:“隋開皇九年,處士星見于分野,因置處州。”矗立甌江邊的應星樓,見證了麗水的變遷。
為了保護這片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少有的森林生態系統,浙江省人民政府1975年批準建立鳳陽山自然保護區,1985年批準建立百山祖自然保護區,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將兩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合并建設,升格為“浙江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保護區及周邊生態環境持續為優,保留了50多萬畝天然林,成為名副其實的野生植物的寶庫。 百山祖國家公園正是在“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慶元國家森林公園”“慶元大鯢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現有自然保護地的基礎上設立。
江浙之巔 綠色明珠
深入百山祖國家公園,猶如走進一幅幅中國山水畫實景地,每個人都被這美不勝收的自然美景所征服。這里群峰聳翠,重巒疊嶂,江浙第一峰黃茅尖,海拔1929米,位于鳳陽山片區,第二高峰百山祖,海拔1856.7米,坐落百山祖片區。同行告訴我們,這里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多達1390座,1600米以上山峰50座。
百山祖國家公園在垂直空間上跨越了中亞熱帶、北亞熱帶、暖溫帶和中溫帶等四個氣候類型,形成“四季分明、冬暖春早、降水豐沛、雨熱同步”的特征,保存了大面積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頂極群落。
常綠闊葉林是分布于亞熱帶溫暖濕潤地區的森林植被,在北半球主要見于亞洲的中國長江流域南部、朝鮮和日本列島的南部,非洲西北部,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北美洲的東端和墨西哥,其中尤以中國長江流域南部的常綠闊葉林最為典型,面積最大。
我們根據不同植被類型和海拔梯度在這里布設了44處調查樣地和多條調查樣線。走進密林,天際被層疊的樹葉遮擋,沿途看到的是類型多樣的闊葉林典型植被,有甜櫧林、苦櫧林、米櫧林、絲栗栲林、南嶺栲林、青岡櫟林、細柄蕈樹林、閩楠林、木荷林等。我們發現這里的優勢樹種主要是殼斗科的栲屬、青岡屬、石櫟屬,山茶科的木荷屬,樟科的楠木屬等,基本涵蓋了常綠闊葉林的主要建群種。與其他地區相比,本區域的地帶性植被更多,常綠闊葉群落組成更為豐富。
資料顯示,百山祖國家公園植物資源富集,現已記錄野生維管束植物2102種,其中種子植物1829種,蕨類植物273種。這里有百山祖冷杉、南方紅豆杉、紅豆杉、鐘萼木、銀杏和莼菜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31種,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的珍稀瀕危植物90種,中亞熱帶浙閩沿海山地常綠闊葉林生態地理區中70%的維管束植物種類均可在本區域發現。 調查期間夜宿鳳陽山獵戶山莊,遠離都市的喧囂,夜間山林靜謐,調查隊員早早入睡,相約第二天早起登頂黃茅尖。我們穿行于密林之中,一路鳥語花香,登上江浙之巔,群山盡收眼底。縱目山下,滿目蔥蘢,從山頂到山腳依次是典型的山地灌草叢、山地針葉林、山地矮林、針闊葉混交林、常綠闊葉林、杉木林、毛竹林。隊員們由衷贊嘆這是教科書式的典型而完整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垂直帶譜。
孑遺植物 重現新機
為了探訪極危植物百山祖冷杉,我們從百山祖鎮出發,驅車來到海拔1500米左右的管理站,然后徒步上山,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伴著一條清澈的小溪曲折而上,終于在距離山頂幾十米處,見到了隱藏于密林深處的百山祖冷杉。它其貌不揚,若不是專門前來拜訪,或者你是一個外行,很難發現它與周圍的普通松樹有什么不同。
百山祖冷杉目前僅存3株母樹,生長于百山祖主峰西南側1700米以上的亮葉水青岡林中。它是百山祖國家公園特有的珍稀瀕危植物,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
據介紹,1963年慶元縣林業工作者吳鳴翔等人在密林中發現了8株與一般冷杉不太相同的冷杉種,1976年被認定為新種,并正式命名為百山祖冷杉。
這是一種中國特有的古老孑遺植物,繁育能力極差,經多年觀測記錄,平均5—6年才開花結果一次,種子自然萌發率極低,僅于1992年和2012年兩次人工繁育成功原生樹幼苗。百山祖冷杉如此瀕危不僅僅因為種群個體太少,更重要的是其聚集養分以開花結實的間隔期長,且個體間形成生態差異,自然有性繁殖十分困難,常規人工無性繁殖成功率極低。
鳳陽山—百山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以來,林業工作者對百山祖冷杉進行了搶救性保護,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原生群落逐漸恢復,2018年在母樹周圍自然萌發了一批幼苗,初步標記統計共130多株,是近年來通過自然萌發出苗成活率最高的一次。由于百山祖冷杉生長極緩慢,這些幼苗距成熟還有較長的時間和諸多不確定因素,百山祖冷杉仍將長期處于極危狀態。 冷杉屬植物在南方低緯度低海拔山地出現,被認定為第四紀冰川時期,冷杉從高緯度向南遷移的結果,對探討地球生物圈及我國東南部沿海古植物區系的發生和演變以及古地質、古氣候的變遷等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百山祖冷杉發表后,即刻引起國內外植物學界的關注,1987年,國際物種保護委員會將其列為世界最瀕危的12種植物之一。
和諧生態 動物家園
調查期間,我們走訪了蘭巨鄉、百山祖鎮、英川鎮等10多個鄉鎮,深入鄉村與原住居民座談。鄉民們祖祖輩輩在這片土地上休養生息,長期堅守“天人合一”的傳統理念,日夜守護著“江南最后的秘境”。
這里已發現野生脊椎動物416種,昆蟲2205種,其中云豹、金錢豹、黑麂、鬣羚、穿山甲、水獺、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白鷴、金斑喙鳳蝶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8種,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33種,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物種88種,成為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理想家園。
豐富的植物資源,適宜的生境,為眾多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提供了天然避難所。近幾年通過紅外相機在林區多次拍到了黑麂覓食、白鷴曼舞的影像。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已經很難看到人類和野生動物互不干擾、和諧相處的場景。豐富的野生動物給這片土地平添了神秘的色彩,帶來了生機和活力,增強了人類回歸大自然的強烈愿望。
尋夢菇鄉 源遠流長
百山祖國家公園良好的植被,適宜的氣候,優越的生態,為大型真菌的生長創造了良好條件,使這里成為我國重要的大型真菌種質資源庫,現有野生大型真菌632種,其中食用真菌217種,藥用真菌152種,具有很高的保護和研究價值。
在慶元縣西洋村,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拜訪了西洋殿。菇民們把農歷每年三月十七日(吳三公生日)和七月十六日至十九日定為朝拜“菇神”的進香期,每到此時,諸方山貨與美食云集于此,形成熱鬧非凡的山區圩市,期間還舉行菇民戲等文藝會演,香菇文化的傳承在這里得到最真實、最直觀的展示。
吳三公被龍慶景三縣菇民奉為菇神,立廟祭祀,除了慶元的西洋殿,還有龍泉的鳳陽廟,景寧的福善寺,不少鄉村還有各自的小型紀念場所。
1989年,國際熱帶菌類學會主席張樹庭教授經過多方考察研究,確認慶元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技術的發源地,并親筆題寫了“香菇之源”四字匾額。1992年,臺灣大學植物系教授李瑞青一行來慶元考察后,認定人工栽培香菇技術中國早于日本。
我們一直有一個疑問,香菇種植需要大量常綠闊葉樹作為主要原料,為什么這一區域森林植被保護得這么好?考察中得知,歷史上龍慶景三縣百姓,幾乎不在本地從事香菇生產,成千上萬的菇民每到秋冬時節就紛紛前往江西、福建等南方林區從事香菇生產,其中原因至今還是一個謎。 “路彎彎,山連山,百山祖下是菇鄉……”慶元、龍泉兩縣都建立了香菇博物館。伴隨著香菇產業、香菇文化不斷傳承發展,歷經八百年風雨錘煉,香菇文化日益成為這一區域的地標性特色文化。
世外桃源 古風新韻
不論是在慶元,還是在龍泉、景寧,我們都能看到浙西南山區那道靚麗的建筑風景——廊橋。清溪之上,廊橋座座,飛檐翹角,古色古香,為隱匿于青山綠水間的小城和山村平添了幾分古樸的韻味。
智慧的山區人民就地取材,在溪流上建起風雨廊橋,據說除了實用的交通功能,還寄托著山區人民祈愿風調雨順的種種美好愿望。
宋元明清四朝各式廊橋,歷經風雨侵蝕,屢敗屢修,風姿不減,依然完好地保持著原始的風貌,發揮著特有的作用。在中國廊橋之鄉慶元新建的廊橋博物館里,完整地展示著廊橋文化的精華。
廊橋總是與山城、村居相伴而生,與山區人民的生產生活密切關聯,千百年來屹立于此,早已與自然融為一體。龍泉的官浦垟村、慶元的龍巖村、景寧的英川鎮等等,地處深山,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地嵌于山水田園間,古樸靜美,每一次回首,都是一幅迷人的景致:古村落,古廊橋,山環水抱,現代版的桃花源。 一座座古廊橋,一處處古村落,一棵棵古樹,猶如一幅幅水墨畫,充滿著江南煙雨氣息;小橋、流水、人家組成的恬靜畫卷,無聲地訴說著千年滄桑,卻日益成為在鋼筋水泥森林里生活得疲憊不堪的城里人無比向往的山水田園和精神家園。
2019年5月中旬,我們的野外科學考察工作劃上了圓滿句號。百山祖國家公園以其保存完好的森林生態系統、古老豐富的物種和當地居民守候綠水青山的生活方式,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這片珍貴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和以百山祖冷杉為代表的珍稀生物資源及其生態價值,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相信隨著百山祖國家公園的建設,這片秘境會被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進而參與到生態保護行動之中。隨著百山祖國家公園的建設,這片長三江生態高地將得到更好的保護,為子孫后代留下寶貴的歷史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