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種植的100余畝白茶種植管護、生產加工問題一直讓我很擔心,現在白茶非遺傳承人蔡教授親自指導,底氣更足了。”日前,龍溪鄉大川村茶農吳遠付笑著說。
今年以來,龍溪鄉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市、縣黨代會精神,深入實施“組織工作助跑共富行動”助力“兩個先行”,對照“共富工坊”建設要求,以黨建為統領,立足茶產業基礎,致力于鞏固提升村集體經濟、輻射周邊低收入農戶,打造龍溪鄉茶產業“共富工坊”。
龍溪鄉茶產業“共富工坊”位于慶元縣龍溪鄉西溪村與大川村,占地面積600余畝,由慶元縣藏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魚富共富工坊與慶元縣鷹峰家庭農場創建的鷹峰共富工坊合作經營,是龍溪鄉依托“茶師傅”技能實訓基地打造的產業賦能式共富工坊。

“建立茶產業共富工坊是為了解決生產技術不達標、用工需求不匹配、技能學習不集成的問題。共富工坊運行下來成效顯著,企業、村集體、群眾都收益,反響極好。”龍溪鄉茶產業“共富工坊”負責人吳方美介紹。
由于各村茶企生產技術標準難規范難統一,雖都是龍溪茶葉,茶葉制作每次口感均不同,有時甚至出現農殘問題。“共富工坊”通過“個人種”“集體管”的管理模式,對茶園進行統防統治,在后洋坑、鷹峰、魚川等主要茶園增設太陽能殺蟲燈,安裝微噴灌設施等。同時,投入600余萬元建設西溪、后洋坑、大川、馮家山等標準化茶葉加工廠4座。截至目前,龍溪鄉已建成茶園示范基地830.5畝,100畝以上高山生態茶園生產基地四個,茶葉年產量達到70噸,年銷售額1200余萬元,成功解決茶葉加工質量難題。

“共富工訪”建設技術賦能是關鍵。依托中茶所結對幫扶,吸引中國農業科學院專家工作站成功落戶龍溪。聘請福鼎白茶非遺傳承人蔡良綏擔任共富工坊講師,建立龍溪鄉茶葉名師工作室,有效破解龍溪在茶產業培育、茶葉生產加工、品牌推廣等方面的短板弱項。立足茶農技能短板,組織開展多期茶產業技能培訓,邀請李鑫、蔡良綏等專家為慶元茶企茶農、龍溪鄉干部傳授茶產業培育、茶葉精深加工技藝,不斷提升龍溪茶葉制作水平。今年已累計開設課程2期,參訓學員達200余人,服務茶商30余人次,達成銷售20余萬元。

同時,龍溪鄉茶產業“共富工坊”為村集體消薄增收帶來了新思路,“共富工坊”確立了“強村公司+村集體+鄉賢+種植大戶”的荒野茶開發模式,創立“老樅野茶”品牌,對接強村公司用工需求,利用村集體資源稟賦、鄉賢銷售市場、種茶大戶技能優勢,對2000余畝生態茶園、500余畝品質較好的荒野茶林進行開發利用。截至目前,龍溪鄉茶鄉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每年支付村民工資達200多萬元,以茶葉主產區西溪村為例,村民人均純收入提高到2萬余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從5萬元提升到了20萬元,增長近4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為促進外出務工務農人員異地奔富,龍溪鄉依托在外鄉賢,運用數字化改革成果,搭建“飛地”農特產銷售平臺,與平湖市鐘埭街道合作共建“鐘慶山海協作共富工坊”,打通了龍溪鄉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嘉平銷售、創富基地直達銷售渠道。截至目前,該“共富工坊”可代理菌菇、茶業等20余種農副產品,消除經銷商環節,直接促農增收20余萬元。


- (編輯:吳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