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今年留守雞和雞蛋的銷路怎么樣?青年干部幫你們售賣土雞的錢到賬了嗎?”臨近年關,在慶元縣張村鄉張村村文化禮堂旁的年貨攤位,張村鄉紀委書記陳孟文拿起新鮮的雞蛋詢問村民張繼本。
8年前,張村鄉紀委在脫貧攻堅工作專項督查中發現,鄉里留守老人雖擁有大量閑置的土地和山林,卻因年齡偏大、勞動能力下降,增收難問題突出。隨后,張村鄉以“互聯網+留守雞”公益項目打響了精準扶貧的第一步。鄉政府出資購買雞苗,交由“8090青年聯盟”免費發放,留守老人利用家中閑置的土地和山林進行生態化養殖,待土雞長成后再由“8090青年聯盟”在網上代銷。

項目運行至今,鄉紀委每年定期通過分片區聯系,結合“廉情夜訪”等工作全程參與“留守雞”項目監督。如今,“留守雞”項目成為張村鄉的明星助農惠民項目,越來越多人加入到養雞隊伍中。8年來,張村鄉匯聚鄉賢等社會資源和慈善力量,免費發放雞苗超16000羽,總價值26萬元,實現助農增收200多萬元。
此外,張村鄉積極探索強村公司牽頭帶動村集體產業發展帶動低收入農戶協同參與模式,形成“家家搞養殖,村村有規模,年年有分紅”的產業格局。


“雖然‘留守雞’項目受到普遍好評。但我們在走訪中發現了一些問題:該項目的銷售方式與直播等新業態融合還不夠,村級頭雁隊伍作用發揮還不明顯,產業帶動效應還不強……”陳孟文表示。
2021年4月,張村鄉培育“時·苠耕”特色農產品牌,幫扶產品由原先單一的“留守雞”拓展至錐栗、苦櫧粉、紅薯粉等由留守老人制作的農產品。同時,培養村級農產品直播帶貨人才,2022年8月,積極探索“文化禮堂+共富”的新模式,利用文化陣地開通“共富工坊”直播,拓寬銷路,促進留守老人和村集體經濟雙增收、雙致富。2022年共幫助賣貨50多萬元,為村集體經創收10余萬元。

“如何進一步實現村集體壯大和村民富裕,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接下來,我們將繼續聚焦共富模式,利用張村鄉東川村文化禮堂、南陽村文化禮堂、蔡川村文化禮堂、岙頭村文化禮堂、聯合村文化禮堂、金后西村文化禮堂等文化陣地,延伸‘共富工坊’,拓寬共富之路,切實讓村民更富、村莊更強、生活更美。”回到辦公室,陳孟文在走訪記錄本上寫下了他的感悟。
據悉,由慶元縣委宣傳部聯合各鄉鎮街道共同舉辦的“共富禮堂”文化禮堂系列活動將陸續在各村文化禮堂開展,助力鄉村振興,村民共富。
- (編輯:吳姚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