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蔥蔥遍山崖,尖尖苞芽向天發。在舉水鄉月山村海拔1300多米的銀屏山頂,一株株荒野茶肆意生長;在龍溪鄉魚川村曠無人煙的山林間,一片片野茶樹郁郁蔥蔥。

近日,在縣科協牽頭下,一幫茶業界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來到舉水鄉、龍溪鄉,開了一場現場會、座談會,圍繞荒野茶開發主題,建真言、獻良策,暢所欲言。

慶元廣袤的山野中生長了大量的荒野茶。據初步調查統計,慶元現有荒野茶面積1.05萬畝(31.5萬叢),在全縣19個鄉鎮(街道)都有分布,分布區海拔跨度400—1400米,這些茶園大都與林木混雜成林,分布密度稀疏,呈野生狀態。
走進銀屏山和魚川的荒野茶基地,教授級高級農藝師、國家高級評茶師、福鼎白茶非遺傳承人蔡良綏講解了荒野茶林間管理的要點。
“開發荒野茶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必須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堅持遵循自然規律的有機茶園管理防控技術,構建自成生態體系的茶園,用自然的力量撫育自然的味道。”
蔡良綏表示,傳統茶園種植的往往是單一品種茶樹,生態系統單一,要控制害蟲數量,需要經常噴灑農藥,容易影響茶葉品質。荒野茶園本身自然生態趨于平衡,開發過程更不能打破平衡,要致力把荒野茶園打造成一個植物多樣化的生態園,通過自然的方式來代替化學物質對昆蟲的控制,在保護生態的同時,也能讓荒野茶在良好的環境中生長,保障茶葉的品質。

片片荒野茶,共富“黃金葉”。近年來,慶元荒野茶陸續得到開發,從無人問津變為致富法寶。目前,全縣荒野茶生產經營主體17家,年產量9.3噸、產值約1200萬元。
舉水鄉和龍溪鄉兩名茶葉種植大戶吳樹榮和吳遠付承包了千畝荒山進行開發,分別位于月山村和魚川村。
“有的茶樹是宋朝末年由月山吳氏先祖種植的,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部分茶園是民國時期舉水落嶺村、被譽為我縣第一位農民企業家——季觀遠興辦的萬裕豐茶莊的‘冠春’銀屏茶。”
談起荒野茶歷史,做茶幾十年的吳遠付和吳小兵是如數家珍。兩人聯合承包了這片400多畝的茶園,著手開發荒野茶項目。
針對如何更好開發荒野茶,兩個茶葉種植大戶也暢所欲言:“可以把周邊的荒野茶都收購過來,統一打造荒野茶品牌,做大做強慶元荒野茶。”“計劃將舉水月山八景與荒野茶產業結合,品云屏好茶,賞月山美景。”……
實地考察荒野茶基地后,麗水市農科院鄭生宏博士也對慶元荒野茶開發提出建議,并表示將大力支持慶元荒野茶開發,在荒野茶品種選育、含量檢測、宣傳推廣等方面提供必要幫助。

品茶香、問計荒野茶,謀共富、振興茶產業。當天下午,浙江慶元藏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慶元縣吳小兵家庭農場還分別與福建省裕榮香茶業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共同走好荒野茶的“致富路”。
- (編輯:吳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