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監測數據在浙閩山區一帶發出紅色預警!”8月12日深夜,慶元公安收到預警,根據大數據分析,執法人員連夜出擊,成功破獲一起非法狩獵案。


作為全國首創的生態安全“大數據+預警”機制——“綠野尋蹤”非法狩獵預警模型,至今已累計推送預警信息55條,高效預防縣域內生態類違法案件30余起,有效地打擊了非法狩獵犯罪。目前,慶元“綠野尋蹤”非法狩獵預警模型被公安部發文列為全國推廣項目。

慶元是“中國生態環境第一縣”,有林地面積251萬畝,林區內珍稀瀕危動植物繁多,境內有9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成為了狩獵者虎視眈眈的“聚寶盆”。

練超凡 /攝
為了守護國家公園的生態安全,慶元縣強化源頭預防,總結提煉戰法,搭建“綠野尋蹤·生態衛士”數據模型。慶元縣公安局食藥環知偵查大隊大隊長吳思華介紹,該模型以“人”“事”“物”等要素為切入口,建立相應閾值預警評估體系和協同處置機制體系,搭建集成多個監測預警模塊,最終呈現一個四色預警(白黃橙紅)的分類分級閉環預警管理模式。


今年3月,“綠野尋蹤·生態衛士”數據模型發出紅色預警,基于該線索,慶元公安集中資源開展網絡偵查,結合線下實地排摸,發現蔡某等人有非法狩獵重大作案嫌疑。慶元公安集中警力,對犯罪窩點和技術公司進行集中打擊,并通過生態類警情“一鍵聯動”機制聯動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將涉案相關人員一網打盡。


截至8月14日,慶元公安“綠野尋蹤”非法狩獵預警發起的多層次打擊非法狩獵專項行動,成功偵破涉及全省的“3·13”特大非法狩獵案,累計抓獲嫌疑人68人(團伙2個),搗毀窩點8處,查扣禁用工具11884件(套),涉案野生動物及其制品325頭(只),涉案價值575.8萬元,移送行政部門線索100余條。
“綠野尋蹤”非法狩獵預警構建生態類警情一鍵聯動工作機制,打通信息交流、線索通報“綠色通道”,不僅是創新智治的產物,也是慶元縣探索“生態守護司法一件事”綜合集成改革的創新舉措。

近年來,慶元全力守護國家公園生態安全,著眼急用先行、實戰實效,深化數字化改革,推動平臺、數據、應用全面貫通,實現“數字”向“數治”的轉變;制定發布《生態修復協作機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管理使用辦法》,持續優化生態賠償金使用和生態修復質效;推行林長、河長制相配套的治安林長、河警長警務模式,強化日常治安巡邏防控,讓慶元的每一片山林都有“林區警長”守護。
- (編輯:周愛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