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慶元縣百山祖鎮“輪值聚力·紅耀百山”第四期活動暨龍巖村九月份主題黨日在慶元縣百山祖鎮龍巖村文化禮堂菇民大舞臺舉行,本次活動以做好“浙江慶元林-菇共育系統”申遺后半篇文章為特色,組織了龍巖村全體黨員50余人,齊聚家鄉,共謀發展。

活動中,黨員們首先來到了龍巖村椴木香菇基地,在剁花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吳希有的介紹下,深入了解傳統香菇種植技術的發展史,“吳三公的香菇砍花法,不是簡單地把樹砍幾個口就能出香菇了,是有一套講究在里面的,對場地的溫濕度、木材的腐熟度、傷口的深淺度都是有嚴格要求的。”吳希有表示,作為世界香菇的發源地,至今,龍巖村仍保留著傳統的砍花法和驚蕈法,在這里,每年都會舉辦香菇職業技能競賽,吸引了不少來自各地的游客。技以載道,匠心傳承,為了使傳統技藝能夠得到傳承和發揚,在現場,被確定為“剁花法技藝”的2名傳人現場拜師學藝,傳遞經驗與關愛,傳承技藝與精神。

去年的11月,“浙江慶元林-菇共育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正式確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龍巖村作為主展示點之一,如何持續挖掘林-菇共育系統的多元價值,讓農遺資源持續煥發新活力,是當下村干部一直思考的問題。龍巖村在外黨員人數較多,積極發揮流動黨員優勢,創新“黨建+農遺”的發展模式給這個問題帶來了新的解題思路。“我本人是一名在麗水城區工作的郵遞員,通過這次活動的學習,我會發揮自身優勢,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積極宣傳我們龍巖,當好香菇文化的傳播者。”流動黨員葉勝榮表示。
“我認為需要進一步完善村內的相關基礎設施,發展農文旅產業,與紅色齋郎等研學課程相互融合,打響龍巖香菇文化品牌知名度...”在隨后的全體黨員座談會上,一直在外生活工作的流動黨員各抒己見共同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推動家鄉經濟建設快速發展。“接下來,我們將加快完成相關建議的研判和落實,以黨建示范帶動,黨群同心聯動,傳統文化拉動,產業提升推動的方式讓世界農業文化遺產煥發新活力,全面助力鄉村振興。”龍巖村黨支部書記吳啟成說道。
- (編輯:吳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