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盧醫廟:據《史記》記載:扁鵲原名秦越人,戰國初期齊國人,又號盧醫。他是中醫“望、聞、問、切”四診方法的創始者。是一位民間杰出的醫學家。當他行醫到秦國,被秦太醫李醯嫉妒派人殺害,這位岐黃臣星從此不幸殞落了,但他留給后人的醫學經典《難經》是中國醫學的珍貴文獻,人民一直懷念他,稱其為“福神”。
(1)北宋初慶元小濟村“扁鵲盧醫廟”的建置。北宋仁帝關心民瘼,重視發展醫學,對已死1500余年的扁鵲盧醫,首次追功封他為“神應候”。這位民間醫學鼻祖,從此才享有自己的爵位和祀廟。
大濟村吳氏始祖崇煦公,世代崇尚岐黃對醫學視為是發族修德的重要文化。其長子天谷在仁宗時,官封“大理寺評事,改殿中丞大中大夫”。告老回鄉后,便在吳氏舊居小濟村福安橋東創建“扁鵲盧醫廟”紀念這位中醫祖師。小濟這座千年歷史文化的扁鵲盧醫廟,直到解放后1951年,因祀田征收失管,后荒廢被拆。
(2)元初,大濟村“扁鵲盧醫廟”的興建。元太祖崇尚醫學,至元29年(1292)親撰《神應候奠祭文》,同時晉封扁鵲盧醫為“神應王”(據出《針灸大辭典》)。這時小濟村民吳氏早已遷居大濟(兩地僅隔一公里)。為便奉祀,于元惠宗至元辛已(1341)年,在大濟村大理山(吳谷墓地因名)西麓再建扁鵲盧醫廟,迄今有660年的歷史。這座古廟,千百年來,求醫仰圣者絡繹不絕,車水馬龍香火十分旺盛。
大濟盧醫廟的總體建筑布局呈長方形。自西至東依次分為四進,全從古廟建筑面積2300多平方米,是現存較為完整最在的古廟之一。
這座宏偉壯觀的大廟其正廳神龕內,一乘神轎中端坐著手執古扇,儒風爾雅的“盧福神”。僅一神獨主大廟,別無任何神位在全國神廟中是少見的。
盧醫香木像與常人等高,手足設計伸屈靈活,能站能坐,一如常人,以利更衣。如遇廟會臺出游行,其依仗十分壯觀。第三塊執事牌上(1—2塊為肅靜、回避)以“儒范醫宗”四字。一看便知圣醫的歷史地位。但對醫游行,卻不穿爵服,只穿青衣小帽,令人倍感敬仰。自2000年2月1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2000〕27號文件:將大濟村列入“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之后,近年來來全國各地慕名的游人香客沓至紛來,無不稱贊大濟“扁鵲盧醫廟”是全國僅有保護最好的古廟之一。
(3)大濟村“扁鵲盧醫廟”100張特殊處方的考究:盧醫香案間配置有處方號簽筒一個,內盛100支號碼簽,供求醫者使用,先求得號碼簽后,再向總務處對號領取處方。據村中老人吳太森對這百張處方初次進行研究統計發現,其中:單方(一方一味藥)的占42張;偶方(一方二味藥)的占27張,復方(一方3—4味藥)的占9張。以上共79張處方,僅用到中藥58味,(果蔬約除外),用參、芪、歸僅二張方用,每方平均不到一味藥物,用藥份量最多不超過三錢(10g)。其方義之簡,有異于今日之方劑。另有13張處方,暫稱“雜方”因主義取用按摩(推、拿、捶、搞等)或用礦泉,雪水浴藥物,藥店難以買到,必需自備的藥物,例:梁塵、臘燭蕊、女寶(用經布)、動物內臟等。尚有九張處方全無藥物,其中三張處方是指婦女有喜、原本無病、絕癥無病。有六張無藥處方實質即《史記》記載的“六不治”癥:驕恣不論地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并臟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