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堅持改善民生,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越是困難時期,人民政府越要重視民意、體察民情、關注民生。要建立改善民生長效機制,努力使改革發展的成果惠及千家萬戶。
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不斷拓寬就業渠道,推進城鄉統籌就業;完善城鎮零就業家庭和農村低保家庭勞動力動態管理機制,加大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援助。加強勞動保障監管,促進勞動關系和諧。鞏固提升“五費合征”工作機制,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探索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調整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努力提高城鎮職工、居民醫療保障水平,規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完善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先保后征。重視城鄉低保人群的扶貧解困工作,農村低保對象每月補差不低于100元,開展年收入2500元以下農戶的“一類一策”幫扶活動。構建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多渠道解決城鄉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努力提高集中供養質量,確保農村“五保”人員集中供養率85%以上,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率92%以上。加快發展老齡和慈善事業,切實維護婦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繼續做好社會福利、社會救濟、優撫安置、留守兒童、殘疾人救助等工作。
均衡發展社會事業。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廣泛開展傳統美德、個人品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教育。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提升基礎教育水平;加強省級重點學校、示范性學校的規范化管理,切實發揮引領示范作用;狠抓教師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和周邊環境整治,促進各階段教育質量提高和城鄉均衡發展,確保通過省級教育強縣創建驗收。完善城鄉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深入實施農民健康工程。改造和新建8所鄉鎮衛生院,建設縣衛生監督所業務用房。實行免費婚檢和孕前優生檢測,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基層基礎工作,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數字電視業務、二期城網改造和“廣電低保”工程,實現廣播“村村響”,強化網吧、非法衛星接收裝置等領域的市場監管和整治,新建或改建5個鄉鎮文化站,扶持創建17個村級文化活動室、20個小康體育村。繼續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做好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工作。積極發展競技體育,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全民國防意識,加強人民武裝、人民防空建設,深入開展雙擁共建活動。認真做好二輪修志和民族、宗教、外事、僑臺、統計、物價、科技、檔案、氣象等工作。
營造和諧安定環境。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防范和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普法教育和社區矯正工作,增強公民法制意識,全力推進“平安慶元”建設,努力維護社會穩定。健全預警、調處、維權機制,妥善處理社會矛盾;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依法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問題;不斷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教育、協商、疏導相結合,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安全生產執法,加強重點領域監管,深化特殊行業整治,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確保安全生產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三項指標繼續保持零增長。完善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做好防火防臺防汛抗旱和食品藥品監管,提高群體性事件預防和處置能力。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重視金融風險防范治理,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繼續深化殯葬改革,規范紅白喜事管理。
圍繞保障發展和改善民生,努力辦好十方面實事。
1、開工建設龍慶高速,續建慶元至百山祖公路、慶元至巾子峰公路、55省道反墺段,啟動54省道菊水至后山橋段改建,完成康莊工程路基72公里、路面67公里。
2、加快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前期,增容擴建110千伏慶元變電所和35千伏城北變電所,改造農村電網線路60公里。
3、加快屏都區塊低丘緩坡開發項目前期,啟動竹口區塊首期開發,完善路、水、電等部分基礎設施。
4、建成重點生態公益林48.6萬畝,爭創2個國家級環境優美鄉鎮,建設3個鄉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完成40個村莊環境整治,245個村實現垃圾集中處理,建設污水管網20公里。
5、完成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解決3.1萬人的飲用水問題;完成河道整治29.5公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68處、小流域生態綜合治理項目2個。
6、新增城鎮就業900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200人;完成農村勞動力培訓4700人、轉移就業4350人,農村低保家庭有就業愿望的勞動力50%以上實現就業;基本醫療保險新增參保城鎮職工480人,城鎮居民參保率80%以上,新農合人均籌資達到140元,參合率90%以上;農村政策性住房保險參保率99.3%。
7、發放林權抵押貸款6800萬元,實現林地流轉2萬畝。
8、安置下山脫貧、生態移民、地質災害避險1000戶4000人;完成同德新村二期、同濟新村三期建設;建設經濟適用房70套、廉租房30套。
9、動工興建人民醫院門診綜合樓。
10、開工建設城東大橋及引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