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邊際村——龍巖村系列報道③
吳永平是龍巖村村黨支部書記,去年上任的。為了龍巖村的發展,他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村里。一有空,他就會到老支書吳水茂家里坐坐,商討如何發展旅游,如何爭取縣里更大的支持。
記者采訪時,吳永平正在吳水茂家,商討村里的發展計劃。“現在縣里對新農村建設這一塊的支持力度比較大,我們應該向縣里多爭取一些資金,改善生活環境,給村里帶來一些變化。”
“每兩年舉辦一屆的香菇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村里可以利用這一文化品牌,讓更多的人來龍巖旅游,增加龍巖村民的收入。”作為香菇山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吳水茂說,龍巖村的名片就是吳三公,周邊很多人都會來祭拜吳三公,可是吳三公廟太小了,應該把廟擴大些,吳三公的故居進行修繕。
對于吳水茂提出的建議,吳永平很贊同。同時,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還要從改善村莊環境入手,通過農村危舊房改造,讓村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好。這樣,自己住得舒服,游客自然就會喜歡住下來。
龍巖村環境的改善,已經讓村民嘗到了“甜頭”。去年,在村兩委的努力下,村里裝上了20多盞路燈,給村民出行帶來了極大便利。
如何讓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吳永平向老支書說出了想法:“先在龍巖流轉40畝左右的土地,種植吊瓜和中草藥,通過自己的示范帶頭作用,讓更多村民也參與進來,讓村民有更多的增收致富的方式。” 對于村里的發展,兩人有不同的意見,但對于龍巖的發展,他們的愿望是一致的,那就是希望龍巖的明天更加美好。
采訪后記:在龍巖村的短短3天時間,記者感受到了村民對香菇文化的重視和熱愛。龍巖以香菇聞名,然而在現實中,村民對香菇種植的熱情越來越淡,特別是年輕人,大多數選擇了外出務工,這對于香菇文化的傳承無疑是不利的。
當前,百山祖國家4A級景區的成功創建,給龍巖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龍巖的村民希望通過旅游的發展,帶動村里的農業產業、香菇產業的發展,這需要加大龍巖香菇文化的宣傳力度,改善村莊環境,并通過旅游產業發展,進一步帶動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