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幾則有趣的小故事,全都與慶元方言有關。
買煙和買鹽
在慶元方言中,“鹽”和“煙”兩個字,讀音是不一樣的。前者念yàn(普通話第4聲),后者念yāng(普通話第1聲)。
有過這樣一則小笑話:
大約是在清末民初,有個姓周的上莊人在縣衙門里當雜差,縣太爺夫婦都是外地人。
這位縣官喜歡吸煙,而且煙癮不小。有一天正在處理公務,發現手頭“斷糧”了,忙讓老周上街買煙。
聽見縣官讓他買“yan”,老周想也沒多想,一聲“得令”就往外跑,很快買回來一包鹽。當場被縣官狠狠訓了一通:“你這笨蛋!我叫你買煙,誰讓你買鹽?”
又一次,縣官的老婆下廚房燒菜,發現咸鹽用完了,吩咐老周去買點來。縣官老婆講的是外地話,怕他聽不懂,特地用手往嘴里比畫著示意。老周以為又要讓他給縣太爺買煙,吸取了上回的教訓,心想:這回可得留心,千萬不能再搞錯了。
老周很快買回來一包煙,直氣得縣官老婆眼珠子泛白。
結果可想而知——又挨了一頓臭罵。
此人事后只好這樣自我解嘲:“都怪縣太爺和太太不講慶元話。要是講慶元話,我就不會挨克了。”
腹痛和不痛
杜醫師延年,山東人,原是一名軍醫,轉業后被分配到慶元工作。
上班沒幾天,就碰到一樁“好笑事”:
一天上午,門診部來了位病人,雙手緊抱肚子,“啊唷”“啊唷”喊痛。
杜醫師問他哪兒痛?病人告訴他:“腹痛。”
慶元方言管肚子叫做“腹”,“腹”的讀音念“bu”。杜醫師誤以為病人說肚子“不痛”,就伸手摸了摸他的額頭,問:“是不是頭痛?”病人的回答還是“腹痛。”
既然肚子、頭都不痛,那很有可能是牙痛了!
杜醫師讓病人張開嘴巴檢查,然后問他:“哪個部位的牙齒痛?”
誰知病人的回答仍然是“腹痛”“腹痛”……
這一下可把杜醫師搞糊涂了:既然哪兒都不痛,找醫院干嘛!難道存心跟我這個新來的醫生開玩笑?可看看病人那副痛苦的樣子,又確確實實不像是假裝的。
正在百思不得其解之際,一位護士走過來,告訴他這個病人是鬧肚子痛:“慶元話肚子叫‘腹’,說‘腹痛’就是說肚子痛。‘腹’的方音念‘bu’,可不是‘不’。”
杜醫師這才明白,跟護士笑得前仰后合,病人也被逗得“噗哧”笑出聲,肚子好像一下子不覺得痛了……
“這是我到慶元后鬧的第一個笑話!”杜醫師這樣說。
狗狗和舅舅
縣城東隅的竹坪、江根一帶,人們見面打招呼的時候,有的人會叫對方做“狗狗”。叫對方做“狗狗”的人似乎并無不敬之心,被叫做“狗狗”的也一點不會生氣,相反還顯得特別親熱,話匣子一打開就嘮個沒完。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溫州某中學的楊老師就親歷過一回這樣的場面:
今年暑假期間,楊老師慕名來全國生態環境第一縣的慶元縣旅游觀光,正好碰見中學時代的同窗好友老胡。老同學多年不見,一朝相逢,自然分外高興。當老胡聽說楊老師打算利用這番旅游之機,順便搞點社會調查時,就熱情地邀請他去自己的老家竹坪村作客。
來到竹坪的第二天,老胡陪同楊老師走訪當地幾位菇民,了解與老法制菇有關的一些情況。
首先去最近的一家:
剛一進門,老胡就一個勁地大聲嚷嚷:“giu giu”“giu giu”……
這一下可把楊老師嚇呆了,趕緊將老胡拉過一邊,責備他說:“老前輩面前怎能這樣沒禮貌!我們是來做客的,你看主人待我們多好,怎么可以叫人家做‘狗狗’呢?”
老胡一聽哈哈大笑:“老同學你誤會了,我們這里的土話舅舅叫做giugiu。我剛才是叫舅舅,可不是叫‘狗狗’。眼前這位老人家,正是我的舅舅呀!”
老胡接著告訴楊老師,竹坪人把這個“舅”字讀成“giu”,可不是信口開河,而是大有來頭的。據說不少現代普通話聲母為“j、q、x”的字,唐宋以前的人,全都念作“g、k、h”,不念“j、q、x”。
老胡還建議楊老師不妨多住幾天:“到時候你會發現,這樣的古音,在我們這里可以找到很多很多。”
楊老師聽后不禁大為感慨:“早就聽說‘慶元方言古音多’,今天總算領教了,確確實實是名不虛傳!”
巖塔和鋼尖(釬)
慶元話管巖石叫巖塔,鋼釬叫鋼尖。
后田人吳芳聲,號名巖塔,是個大財主,為人陰險刁鉆。
吳芳聲有片山場,坐落閣門嶺。為了不讓別人上山砍柴,他在山腳下豎了塊牌子,上書“禁山”兩個顯目的大字。
有一天,吳芳聲去五都走親戚,途經閣門嶺,聽見山上傳來砍柴聲,他就高叫:“誰在山上砍柴?”接連叫了四五聲,都無人接應。吳芳聲惱火了,直起嗓門就罵:“我是巖塔!這山是我的。禁山牌豎在這里都敢砍,難道你的眼睛瞎了?”
砍柴人是城里人吳高辛,是個單身漢。見吳芳聲開罵,也就老實不客氣地大聲回敬:“你是巖塔,我可是鋼尖,我這鋼尖是專門用來破巖的。別人怕你巖塔,我可不怕你!”
吳芳聲知道此人是個“金剛無蔸朊”(形容一貧如洗的慶元俗語)的窮光蛋,就不再罵,找塊石頭坐在路邊等。
聽聽山下沒了動靜,料想吳芳聲走遠了,吳高辛這才挑起柴擔下山。
一到山腳就看見吳芳聲。但讓他大感意外的是,吳芳聲非但沒有動火,反而笑臉相迎,一疊連聲地表示歉意:“哎呀,真對不起!我還以為是別人呢。早知道是你老兄,我絕對不會這樣無禮的。”
吳高辛想不到吳芳聲如此高姿態,反倒覺得不好意思起來,趕緊向他賠不是。吳芳聲卻說:“干嗎要這樣說?我這片山正愁沒人管理呢,今天幸遇老兄,也是前世有緣,正好將它托付給你。麻煩老兄平時多來這里走走,省得讓別人糟蹋了。老兄家里要燒柴,盡管砍就是。”
吳芳聲這一番話,撩得吳高辛心里暖烘烘的:既慚愧,又感激。
轉眼到了重陽節,吳芳聲請他來家里吃飯,好酒好肉招待,殷勤得了不得。說是感謝他幫忙管山,辛苦了。
酒足飯飽之后,吳高辛告辭回家。吳芳聲拿出一封事先準備好的書信,請他順路去一趟警察局,將此信當面交給警察局長。并一再叮囑,見了警察局長,不要馬上走,因為局長大人會有東西賞他的。
吳高辛興沖沖將信給了警察局長。局長看完信,抬頭把他端詳了好一會,也沒說什么,就離開了辦公室。吳高辛以為局長大人大概去拿小紅包了,心想:管它給多給少,你拿來我就收,反正不拿白不拿!
不一會,進來幾名警察,兇神惡煞般一把將他按住,戴上手銬。吳高辛一面掙扎,一面大聲喊叫:“我是給巖塔先生送信的,你們有沒有搞錯了?”警察豈容他分辯,“唰唰”就先給他兩紀耳光,大喝:“你破壞山林,還敢不老實!”不由分說,便將他送進牢間。
就這樣,吳高辛平白無故地坐了半個月班房。
街坊鄰舍把這件事當成笑談,說,這回是“鋼尖讓巖塔砸彎了。”
鋼尖到底斗不過巖塔,畢竟還是巖塔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