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慶元網(wǎng) > 慶元文藝 > 鄉(xiāng)土慶元 正文
龍年“大雪”節(jié)氣之日,綿綿陰雨細如牛毛,天氣比較寒冷,但在隆宮鄉(xiāng)里源村新安江移民公社里,卻是一派溫暖、祥和、熱鬧的景象,因為在隆宮鄉(xiāng)黨委、政府的精心謀劃下,里源村三委熱心組織參與,一場慶祝新安江水庫移民60周年的“六秩風華·共饗家宴”活動火熱進行。
時間回到20世紀60年代初,為支持國家大型項目新安江水電站建設(shè),庫區(qū)29萬多移民開啟遷徙之路,其中有1625人來到慶元這片古老而陌生的土地扎根,被分到源尾自然村的移民有165位,加上移二代、移三代,目前已有300多人。
此次活動內(nèi)容豐富,有淳安縣原移出村干部和群眾代表十多人參加的座談會,有菇民戲劇團的精彩文藝演出,有簡樸而隆重的慶祝儀式。而其背后,新安江本土名廚(民間烹飪家)正在燒制正宗新安江特色美食。
玉米餅 陳金金/攝
“家宴”,是移民們對過往歲月的緬懷,也是對新生活的慶祝。其實,他們頭幾天就開始準備“伴手禮”:兩只玉米餅、三塊烘豆腐和六個米粿。看似簡單,卻具有正宗新安江美食特色,更是一份濃濃的情意。
玉米餅,是建德新安江地區(qū)的傳統(tǒng)小吃,顏色微黃,外皮勁道、酥脆,內(nèi)餡酸咸、鮮美,色澤誘人,價廉物美。
烘豆腐,巴掌一樣大的厚厚的豆腐,通過烘焙后,外表顏色變得微黃,而內(nèi)里依然晶瑩剔透,切開來炒肉片、炒辣椒,味道鮮美;蛘咔衅瑺C火鍋,口感滑溜,比普通豆腐好吃。
頭梳粿 陳金金/攝
米粿,表皮由米粉制成,形狀像梳子,十分漂亮;餡料豐富多彩,口感軟糯可口;顏色多樣,主要有乳白色、青翠色和金黃色等顏色。此次制作的新安江米粿以乳白色為主。
此次“家宴”上的菜譜,豐富多彩,四大火鍋加十二道菜加主食炒面。四大火鍋:“三重樓”、豬腳、老鴨、牛百葉拌冬筍;十二道菜:糖醋排骨、清蒸黃魚、辣椒炒豬舌、食用菌茸菇、什錦地瓜面、清炒青豆、清炒麥豆、爆炒四季豆、爆炒萵筍、爆炒油冬菜、水煮筍干,外加一個湯,還有主食——新安江炒面。
由于新安江水庫移民已在慶元生活了60周年,一些美食仍保留了新安江移民原有的生活習(xí)慣,但大多數(shù)已融入了慶元地方特色。例如,新安江臘肉、米粿、手工粽子等美食在慶元縣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認可,成為慶元人喜愛的特色美食。這些美食不僅豐富了慶元縣飲食文化,也成為了新安江移民在慶元縣生活的重要記憶和象征。反之,慶元本地的特色美食,也成了新安江移民的家常菜了。
從菜譜里,我選取其中兩樣依然保持新安江特色美食來介紹:一是特色火鍋“三重樓”,主食材為蘿卜、豆腐、五花肉。帶湯蘿卜放在鍋底,白色豆腐放在中間,褐色鮮美的五花肉放在鍋的最上面,因此新安江人取了一個頗為文雅的名字叫“三重樓”。二是特色主食新安江炒面,食材主要是細條水面,佐料有油冬菜、香菇、新鮮碎肉,香料有蔥姜蒜等。
作為一個地道的慶元人,我是通過新安江移民鄭小花的引薦后,才深入后廚觀察的。后廚里鍋灶碟碗,形色齊備,品種繁多。我與新安江廚師交流后得知“三重樓”火鍋的制作流程。蘿卜、豆腐和五花肉分開烹飪。一桌估計要多少量,分別準備好食材,分開燒制。在火鍋上桌前再按照先后次序,合并成一鍋。端上桌一看,鋪在最上面的每一塊豐滿而富有彈性的紅燒五花肉,色澤艷麗,油脂滲透其中,讓人垂涎欲滴。
新安江炒面 陳金金/攝
而新安江炒面,也是一大鐵鍋一大鐵鍋地炒,為了防止焦糊,首先在鍋底鋪一層青菜,上面才放著面條,等到一定火候后,加入配料和香料,再反復(fù)攪拌?此埔槐P炒面,其實制作的技術(shù)含量很高。
當然,一場“家宴”不可能把所有的新安江美食都搬出來。具體而言,新安江是一個有著豐富旅游資源和美食文化的地方。其美食還有很多,比如有油而不膩、香而不咸的新安江臘肉;有口味多樣的新安江手工粽子,如有鮮肉、豆沙、咸蛋黃、梅干菜、蜜棗等作內(nèi)餡的;有甜而不膩、清爽可口的甜酒釀;有風味獨特的咸菜(如黃豆醬)和味道獨特的辣椒醬,等等。這些調(diào)味品也是新安江移民帶來的特色美食。還有千島湖魚、建德燒餅、里葉白蓮、梅城燒餅、豆腐肉餡包子等,都是新安江既實惠又味道鮮美的美食,值得品嘗。
童曉峰/攝
16時左右,“家宴”開席前,移民們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孩子們在院子里、走廊上追逐嬉戲,老人們則在桌前悠閑地品茶。這是一幅多么和諧的畫面,記憶中新安江的水波不興,仿佛也在隔空靜靜地聆聽著大家的歡聲笑語。
17時左右,“家宴”開席后,與慶元農(nóng)村酒席一樣,一道菜一道菜地慢慢上。每一道菜都是對家鄉(xiāng)的一份思念,是對新生活的一份祝福,也是冬日里最溫暖的慰藉;每一道菜都承載著故事,每一口食物都蘊含著情感,每一次舉杯都充滿了希望。新安江移民公社見證了這一切,也將永遠銘記這一刻。
前程似錦,歲月如歌。一場滿溢鄉(xiāng)情、溫情的歡聚宴,紀念那段波瀾壯闊、飽含奉獻的移民歷程,大家無比興奮。
“家宴”是移民們心中永遠的詩篇,它細膩而清新,如同江水一般,流淌于每個人的心田。
“家宴”又如同一幅流動的畫卷,緩緩展開在歲月的長河中!凹已纭泵朗常粌H是舌尖上的“鄉(xiāng)愁”,是一場味蕾盛宴,是一段歷史回響,一段美好記憶,是一份情感慰藉,更是文化傳承,是移民們對故土的深情回憶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