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2014年發展改革穩定的主要任務
根據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和縣委的要求,今年要堅定不移加快發展,全力以赴深化改革,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一)加快轉型發展
努力完善基礎設施。優先發展交通網。加快建設高速連接線,全面動工建設黃壇至縣城路段,確保棋山隧道左幅貫通,建山分離橋建成,新區等路段出形象,爭取完成縣城至洋心路段招標工作。配合鐵四院做好衢寧鐵路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設計方案等前期工作,啟動項目征地工作。推進蓬橋至隆宮公路改建工程,S229省道菊水至后山橋段改建、巾子峰通景公路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慶景公路前期,進一步做好慶壽高速等重點道路線位方案初步審查。加快斷頭路、聯網路、通景公路建設,科學謀劃啟動一批新的路網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我縣內外交通道路等級,構筑“西進東出”大交通格局。大力發展能源網。加快荷地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擴建及復線工程建設,推進屏都、竹口110千伏輸變電項目前期,實施1000千伏特高壓慶元過境線路工程,新建110千伏及以下線路150公里、電氣化村30個,電力檢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加快發展水利網。新建防洪堤10公里,開工建設馬蹄岙電站擴容工程,完善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整治改良一批山塘水庫,推進松源溪、竹口溪、安溪溪、后廣溪等中小河流域治理,完成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三年建設任務。著力完善信息網。大力推進電商換市,發揮渤海商品交易所香菇木耳上市平臺優勢,積極做大電商集聚平臺。鼓勵發展電子商務,興建電子商務創業園。加快4G網絡建設,推進寬帶網絡、移動網絡和光纖到戶,打造“智慧城市、數字慶元”。
全力推進生態工業。推進平臺建設。繼續大力開發屏都新區,高效推進政策處理,加快土地平整和水電道路配套,精心建設工業發展平臺。堅持生態優先和畝產綜合效益優先,分批有序出讓工業用地,有效扭轉“企業等地”現象。按照國家生態園區標準,推進企業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開發,推廣使用保溫隔熱新型墻體材料。啟動新區企業集中供熱項目招商,建設園區固體廢棄物集中處理中心,提升園區生態化水平。加大有效投入。加快竹口瓦窯山區塊二期、安溪竹制品專業園建設步伐,釋放竹口工業園、菊水洋邊區塊企業產能,加快可信擴建、昌達根雕、創盛工貿等35個入園企業項目建設進度。提升傳統產業。堅持生態環保型、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導向,改造提升四大傳統產業,推動龍頭企業提質增效。實施竹產業百億行動計劃,建立雙槍竹產業企業研究院,加快竹家具、竹廚具、竹模板、高檔木門等產品研發,不斷拓寬竹材、木材應用領域,提升竹木產業整體水平。推進食用菌保健品、休閑食品、液態飲品等產品開發,延伸拉長產業鏈,推動食用菌產業多元化發展。重視鉛筆行業品牌培育和營銷渠道建設,豐富品種門類,提高產品附加值,打造竹口“中國鉛筆第一鎮”品牌。完善汽摩配產業配套功能,提升行業發展水平。培育新興產業。開發風力發電、生物科技產業,在生態資源利用、清潔能源開發等方面邁出新步伐。
著力打造精品農業。圍繞“生態、特色、優質、精品”發展定位,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提升農業發展水平。抓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重視糧食收儲、調度、供應,保障全縣糧食安全。新建菌棒工廠化生產廠20家,新增毛竹林面積500畝、散種2萬株,種植山地蔬菜3.2萬畝,擴大甜桔柚、油茶、鐵皮石斛等產業規模。新培育省級示范性合作社2家、市級3家、縣級10家,市級示范性家庭農場35個。發揮農業園區集聚示范功能,推進蓮湖等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辦好特色農事活動。探索農產品原產地可追溯管理,強化質量標識工作。擴大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產品規模,新增農產品(基地)認證5個以上。依靠生態優勢和技術創新,引進綠城集團等投資精品農業開發,抓好山地現代農業科技綜合體示范區建設。新培育縣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3家,帶動農業生產向標準化、精細化方向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