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物澄和,出自魏晉陶淵明的《游斜川》,“辛丑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物閑美,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意為在春日一個晴朗和暖的日子里,風光寧靜優(yōu)美,三五好友,一同游覽美麗的景色。蔡志蔚先生最近的畫里充滿了“風物澄和”的意趣,仿佛就如同生活中去游玩般,記錄下了一些心之所見,美好的瞬間。
蔡先生性格豪邁爽朗,頗有“硬漢”風格,私下交往里他不會擺出老前輩的架勢來咄咄逼人,言談樸實親切,我們都喜歡稱他為老蔡。經(jīng)常有朋友問我,怎么欣賞風景油畫,我有時會說得比較拗口,什么色彩、筆觸、構(gòu)圖、風格、流派、神秘……一大通,或引用些高閣之論,還是讓人難以明白,現(xiàn)在我感覺能在老蔡的畫作里解釋得干脆一些,如果有人問我怎么欣賞老蔡的畫,我會這樣介紹:風景畫那么直接的表現(xiàn)形式,還需要怎么解讀呢,或許是因為你在繁復的城市里生活久了,早已忘卻了山野里的快樂,就是因為這樣,老蔡的畫才有了意義,他的作品里充滿了溫暖的色彩,還有那些記憶里隱隱約約熟悉的景物,會否激起你那遺忘在角落的那份情感,或是鄉(xiāng)愁?
往深里研究,老蔡的畫有中國人的山水情懷。山水,是中國人無法避免的一個課題,人居山水間,必寄于山水處。如果要說天人合一,胸懷江山,那又有些晦澀難懂,我覺得中國人的山水情懷就在王維的“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在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蘇東坡的“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就在這些中國偉大文化締造者的詩句里,在他們對自然的切實感受中。為什么我們在山水之間游覽時,會放松身心,感受無比的喜悅,那是因為我們的祖先一直就生活在山水里,千萬年來和山水自然地融為一體,那些因此而詠嘆山水的詩句,是我們對山水對自然的抒情,也是對自己人生的一種映照,這種山水文化就如同基因一般深深埋在中國人的身心里。當然每個人感受都不太一樣,就如飲水冷暖僅自知,就如每個人詩句風格不一樣,每個人畫的味也不同。老蔡的畫味,就如同陶淵明的《游斜川》的詩句,溫暖、平常、寧靜、優(yōu)美、祥和。或許你會覺得普通,我說不是,這可是百年來難以得到的一種平安祥和,這是偉大時代帶來的,是幾代先輩奮斗而來的,是個人情感的追求,不應(yīng)該珍惜和歌頌嗎?
聊完畫了聊聊人,老蔡的“硬漢”風格。老蔡年輕時踢球,大學里是隊長,踢的是后衛(wèi)前腰位置,這可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位置,多是默默奉獻,靠的是一種老黃牛精神。男人沒有機會當兵,就對集體這個概念多少會難理解,然而在足球這類團體性運動中可以鍛煉男人的心性,在球場上,每個人必須堅守位置,不貪圖一時之快,各司其職,團結(jié)一致,才有可能在逆境中創(chuàng)造奇跡。老蔡如今就如同麗水市美協(xié)這只大隊伍的教練一般,尊重每個人的個性,發(fā)揮著每個人的作用,后防有理論支撐,中場有中年支撐,前鋒有青年沖刺,車輪滾滾,少了一個人都不行。老蔡酒量堪佳,但從無酒后亂言,這是我這個曾經(jīng)司職球隊后衛(wèi)的后學所佩服的地方,因為我知道,大學球隊里,只有有血性,肯吃苦,無怨言,能喝酒,能交友,那才能得到大家的肯定,球技,要有,那真是其次。 最后,也許觀者會奇怪,為什么一幅幅洋溢著溫暖的畫作會出自一個硬漢或說踢球的糙漢手中?我來用中國文化來解答,禮、樂、射、御、書、數(shù)是君子所必須學習的項目,說來就是文武并重的偉大傳統(tǒng),殊不知岳飛、辛棄疾等等這些愛國武將留下了多少千年名句。平常一提到畫家,總讓人覺得這是一群神秘莫測的動物,其實畫家也是人,有感情,有思想,有生活,有家人,有要捍衛(wèi)的理念,正所謂鐵漢柔情,一切力量都源于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而不是毀滅。在此,我真心祝愿老蔡在以后的道路里畫出更多麗水人的那份山水情懷。
©慶元文藝網(wǎng) 主辦:慶元縣文學藝術(shù)界聯(lián)合會 協(xié)辦:慶元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