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至24日,知名作家黑陶、詩人張敏華到慶元采風,麗水本土詩人流泉陪同。
兩天時間里,他們參觀了廊橋博物館、香菇博物館,深入百山祖國家公園,在詠歸橋、蘭溪橋、雙門橋中穿行,還考察了西洋殿和大濟進士村,領略了慶元獨具特色的生態、人文之美。
期間,兩位作家還給20余名慶元基層寫作者帶來了一場文學盛宴——“名家談藝”文學沙龍。沙龍活動中,兩位作家暢談對文學的感受和理解,提出了自己對創作的看法和體會,還為慶元作家答疑解惑。
黑陶以“寫作,我們最終到底寫什么”為題,講述了自己對散文寫作的理解:“寫作者要關注自己成長的這片土地,也要跳出這片土地來書寫;要多閱讀,閱讀是點燃作者心中寫作素材和欲望的火柴。一個作家不能太受文體的限制,要敢于突破文體,突破限制。萬物皆為我而備,語言是人格生命的外化體現。”
張敏華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寫作經歷,認為文學可以改變一個人對世界的看法。提倡簡潔為文,詩歌更是如此。他認為創作要找感覺,找沖動,要用細節打動讀者。
流泉對慶元作家協會近年來的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慶元作協文學活動日趨活躍,作品不斷推陳出新。他提出,一篇好的文學作品要有文學性,有細節,有故事,文章的切入點要干脆利落,行文要避免平鋪直敘,作品要用感人的細節走入人心。
參加沙龍活動的會員紛紛表示,與名家面對面的交流,不僅拓展了自己的文學知識面,還點燃了對寫作的熱情。希望多舉辦類似活動,讓自己不斷學習成長,讓更多優秀的作品走出慶元。
黑陶,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無錫市作家協會主席。出版作品主要有“江南三書”:《泥與焰:南方筆記》《漆藍書簡:被遮蔽的江南》《二泉映月:十六位親見者憶阿炳》,還有散文集《百千萬億冊書》、詩集《在閣樓獨聽萬物密語》等。他曾獲首屆艾青詩歌獎、第二屆三毛散文獎大獎、第十八屆十月文學獎等獎項。
張敏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浙江省作家協會作家權益保障委員會副主任,嘉興市作家協會副主席。在《人民文學》《十月》《山花》《詩刊》《星星》等100多家公開刊物發表過詩歌。著有詩集《最后的禪意》《風也會融化》《風沙啞地抱著我》等。
流泉:原名婁衛高,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世界詩歌網論壇金牌會員。曾先后在《詩刊》《星星》《北京文學》《十月》等國內外報刊雜志發表各類文學作品。曾獲甌江文化獎、大觀文學獎、徐志摩微詩獎等若干獎項。著有詩集《流泉詩選》《白鐵皮》《砂器》《獨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