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晚間,側坐在陋室沙發上轉換央視新聞、中文和綜藝頻道節目的過程中,偶然發現戲曲頻道正播放拍攝于1962的越劇電影《紅樓夢》(修復版)。于是,我遂即端正坐姿認真觀看。盡管該影片拍攝至今已長達半個世紀,但經修復后的畫面還是清晰如初,人物影像依舊是千姿百態,衣冠華美,步履輕盈。林黛玉身段瘦削,真如弱柳扶風;賈寶玉面如滿月,身集萬千寵愛;王熙鳳妖艷奪目,不愧大家風范;老祖宗典雅肅靜,隱現王者霸氣。王文娟、徐玉蘭、孟莉英、金采鳳等主角的純正越鄉之音聲聲入耳,巧笑嗔怪,嬉顏怒罵,無不柔軟甜膩,聽得我心里甚是熨帖。引發我共鳴并為之動容的是,那古風新意兼之的臺詞。帶著我的記憶重溫《紅樓夢》中的經典片段。
影片通過鏡頭畫面向觀眾營造和呈現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美好“生活世界”,并以林黛玉的視角為線索,對賈府的環境和主要人物進行了細致的鏡頭呈現,并將寶玉和黛玉的愛情作為主線貫穿全劇,且對封建社會等級、名分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林黛玉的聰明清秀、薛寶釵的美麗優雅、王熙鳳的圓滑老練和紫鵑的聰慧率真,被藝術家王文娟、呂瑞英、金采鳳和孟莉英演繹得栩栩如生。
值得一提的是“黛玉進府”“金玉良緣”“黛玉焚稿”“紫鵑勸黛”“寶玉哭靈”“黛玉歸西”“寶玉出家”等片段的經典畫面,讓我目睹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與世事的無常和人生的無奈。
越劇電影《紅樓夢》是一部內涵豐厚的電影,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會盛極而衰的時代特征及其種種黑暗和罪惡現象。這一切,都是劇中全體參演者憑借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演繹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