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選一朵花是用來吃的,那么我首推灰樹花。自從吃過灰樹花,我去飯店經常點這道菜,家里也偶爾會做著吃。灰樹花的美味,是一種唇齒間的親切交融,舌尖游走珍菌,忍不住會再去夾上多次。
初識灰樹花,是因為黃田鎮干部在直播間賣力地介紹,它已有二三十年栽種歷史,灰色的,成熟時形似菊花綻放的菌類植物。
灰樹花,俗稱“舞菇”。湊上去細看,確實翩若驚鴻,恰如一個女子著一身輕紗畫著淺黛在上面炫舞。灰樹花上要蓋上一層薄土,泥土孕育出黃田百姓的期盼。他們小心的,輕輕地伺候著它們,灰樹花漸漸長大了,露出微笑。
(二)
有幸兩次到黃田鎮中濟村走訪。那里有灰樹花基地,更有中國灰樹花博物館。兩次都帶著朝圣的心,第一站都是來這里聽講解員述說灰樹花的來歷和發展。
步入二樓,我看到許多書寫灰樹花歷史的報道,大屏循環播放著灰樹花制品;覙浠ǖ脑耘嘟o黃田人民的生活帶來了質的飛躍。據朋友說,他還曾因灰樹花買賣,成功掙得人生第一桶金,看來所言非虛。
不過我們更要記住,是很多灰樹花的栽培者,攻克了許多問題,才讓這朵財富之花來到黃田這一方水土。我們不能忘記他們。
(三)
緊接著來到灰樹花基地,講解員告訴我這里出產了全國一半以上的灰樹花。大棚排成一列列,遠山的日頭照得這里分外好看。棚內到處是向上蓬勃而發的灰樹花,這又是豐收的一年。
想起棚外的大指示牌上一個笑容甜美的畬鄉姑娘手捧一朵碩大灰樹花的景象,豐收的喜悅讓我也想捧起一朵讓大家看看。小的木頭指示牌上寫著灰樹花的功效,別小瞧了這朵花,它能給病人以輔助治療,提高免疫力,養精蓄銳。
(四)
手捧灰樹花,更覺得這朵花的實在,它獨立成株,只要剝開這么一朵,就可以做出一盤菜來。在滿足口腹之欲后,再來慢慢回味。慶元吳克甸老先生曾為灰樹花做過很多研究,我想他定是第一個吃到灰樹花精髓的慶元人。
灰樹花博物館掛滿了吳老做研究的照片,他一定是通透地了解過灰樹花對人民的重要性以及對人們身體的好處。國內外的研究者追隨著他的腳步,摸索出更適合人們健康的產品,這點有目共睹。
我見過有種植戶趁有太陽將灰樹花拿出來曬的樣子,他們生怕弄壞了灰樹花的賣相,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呵護備至,非常耐心地整理著。他們的雙眼充滿了光和熱,正是這朵“財富之花”帶給他們的。
(五)
用餐時,上來一盤灰樹花。盤底堆上幾片青菜嫩葉,這道菜更加令人回味無窮了。山高路遠,天高水長,黃田朋友家中這道菜大概會源遠流長。這比那些山珍海味好多了,看到這么地道的菜上桌,此行收獲頗豐。
說到灰樹花,就想起坐落在慶元縣城西南角的方格藥業。我在廠區聞到灰樹花的香味,那是勤勞的人民不辭辛苦、踏實肯干的心血結晶……灰樹花千朵,灰樹花萬朵。千朵萬朵,朵朵盛開。
最后續上——《浣溪沙·黃田灰樹花》:
灰樹花前有眾言,菌珍饕餮滿黃田。辛勤播種使農前。
常品養生兼去病,又能扶正頂虛寒。價平味美笑開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