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琛的散文敘述總是站在某個高點上,對萬物給以博愛、同情、接納和融合。加上自己獨特的經歷,使得他的散文擁有無限的個性化創作可能,還有嫻熟的筆法文風,創作技巧。他的散文呈現給讀者的便是一種“哀而不傷,悲而不痛”的空靈之美。這種美不僅體現在意境的構建上,如空曠、敞亮、靜寂、悠遠、透明、澄澈等藝術空間的美化上。更難能可貴的是,葉琛文本敘述中所體現的德性圓滿生活,擁有的四端之心,如惻隱、羞愧、辭讓、是非等美德和良知,把萬物歸化了,“我”是萬物的一部分,萬物也成了“我”的一部分,面對善良的事物繼續給以善良,惡的事物也不去討厭,而是給以同情,同時又對萬物保持距離。
他的散文寫作給人一種恬適、平淡、安靜地美;一種在時間之外的永恒的美。可以說,一部分是回歸傳統,另一部分是對傳統的突破,不斷地去探索適合自己表達和書寫的空間,在自然中尋求某種屬于自己的精神價值和存在感。在空間被物質化和碎片化的今天,這種堅持是值得肯定的。
葉琛的散文所表現出山水的某種永恒美,也能給這個時代的人探索出一條藝術化的詩性的生存方式,給很多生活在壓力里的人找到了解救自己的力量,甚至可以說空靈美的藝術能夠治愈當代人的精神危機。葉琛趕上了這攤列車,空靈審美藝術理念正在回歸正在受到重視。因此,葉琛的散文沒有理由不被重視。當然,空靈美如果沒有某種哲學理念作為自己的創作基礎,沒有客觀的材料作為基礎,容易走向另一端,那就是空洞和沒有價值與意義的抒情,但我相信他能處理好這種敘述沖突。
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很多鄉村消失了,人們只能在回憶中去緬懷和思念,因此,就能說明今年來鄉愁寫作的流行了。葉琛也在自己的散文給以了關注,但消失的不僅僅是村莊,連同村莊消失的應該還有村莊的文化、還有村莊里人的根和精神歸屬,他們都去哪兒了?如今的村莊是以什么樣的命運出現?這都是需要細想,我相信這也會成為葉琛今后創作關注的方向。當然,也有人說,村莊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消失的只是村莊的某種村莊形式,它的內在本質也是永遠村莊著,這也是村莊最穩當的構建之一。如何去思辨這種想象,去尋找村莊最穩定的村莊和最不穩定的消逝,就需要作家繼續探索和書寫了,這給葉琛散文的寫作提供了更多可能。